1943年底至1945年,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是新四军苏浙军区的重要指挥机构所在地,见证了苏浙军民抗击敌军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依托新四军革命旧址“红色资源”和长兴县优质的“绿色生态”,搞起了农文旅,促进百姓增收。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金钟岭古道连接着浙江、安徽两省,全长6.7公里,行走在其中,满目翠绿、美不胜收。
2020年,它举办了长三角首届美丽乡村红色古道健步接力赛。它还有一个更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叫作“会师古道”。这是为了纪念1945年1月6日,新四军十六旅与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在煤山镇仰峰村的会师。
1943年9月,日军发动苏浙皖边战役,大片土地失陷。新四军第十六旅挺进苏浙皖边,以煤山镇为指挥中心,积极开展攻势作战,收复了宣长公路以北的广大农村。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做出发展东南的战略决策。新四军一师主力渡江南下浙西,并于1945年1月13日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浙西、浙东、苏南、皖南的抗日斗争。这一举措使得长兴成了苏浙皖边抗日斗争的指挥中枢。
湖州市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馆长 陈峰平:煤山镇当年建立了完备的党政军和后勤保障场所。新四军在这里战斗将近两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了杭村战斗、长兴战役、泗安战役还有周城战役的胜利,拓展了新四军的南进阵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
传承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如今,在煤山镇共有新四军苏浙军区18处革命旧址。
这也是抗战时期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且内涵丰富的革命旧址群之一。当地对一些核心区域的革命旧址“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
长兴县煤山镇党委委员 黄方成:我们新建了江南红村,还有近期在打造的江南红村2.0项目,把沉浸式的演绎项目也带进了红色旅游中,去年全年有80多万的游客。
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也为煤山镇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仰峰村通过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茶馆、私房菜馆等,每年累计接待团队成员近5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
侯汉忠是煤山镇仰峰村第一批开民宿的,在民宿对面就是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的旧址。
旧址中的两处地方是原先粟裕司令员的卧室和办公室。在这里,粟裕司令员与侯汉忠的父亲侯阿苟建立了深厚的军民情。
侯阿苟儿子 侯汉忠:这一间就是我父亲侯阿苟住的,粟裕司令员就住在上面。粟裕将军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有6个月,两个人已经好像朋友一样的。
1945年部队离开时,粟裕将军委托警卫员送给了侯阿苟一把工农红军大刀。如今这把大刀传承下来,成了侯家的传家宝。
侯阿苟儿子 侯汉忠:这把刀象征着“红色”精神,现在的美好生活全靠老一辈枪林弹雨中一起奋斗,所以这把刀要一直继承下去,不管哪一批客人,我都会带他们去革命旧址的。
游客 杨爱勤: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相比他们我们太幸运,因为有他们的忠魂,所以我们的河山这么壮丽,我很愿意带孩子来。
开发红色文旅的同时,煤山镇也同步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之所以取名“煤山”,是因为这里曾是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长期的煤矿开发带来了粉尘弥漫、土壤退化、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
2016年,煤山镇通过生态修复、矿地复垦等方式进行治理,曾经因矿山开采而满目疮痍的山体逐渐恢复了生机,处处绿水青山。
如今,煤山镇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村民们捧起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的金饭碗,口袋鼓了,日子美了,村民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村民 张盘仙:变化很大的,年年都有变化,真的跟城市一样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跳舞,人多的时候有四十几个人,就是幸福。
煤山镇的发展只是当地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兴县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在一家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进行石墨双极板的生产,作为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它将广泛应用于氢能源汽车、长续航无人机等领域。
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国强:这辆公交车搭载氢燃料电池,既可以跟普通纯电车一样充电运行,也可以通过加氢站加氢,用氢燃料电池来发电运行,整个车辆运行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的污染物排放。
长兴县经信局党委委员 总工程师 王川:我们目前的新能源产业也正走在转型裂变的路上,产品端从原来普通的铅酸锂电逐步走向铅碳、钠电、固态电池和氢能电池。应用端从原来普通的小型动力电池逐步转向大型新型的储能电池,先进电池也是接下来县里重点发展的一个未来产业。
截至2024年底,长兴县已有规上新能源企业49家,完成产值210亿元,形成了从电池研发生产、原材料加工、零配件制造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是浙江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2024年,长兴县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完成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83个。
无论是绿色智造企业还是生态旅游产业,“红色精神”始终指引着“绿色发展”。绿水青山是湖州的特色,也是革命老区的底色,进入新时代,革命老区正在焕发新风采,绘出一幅“民富村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