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西部城市马尼萨的一个小镇,手工羊毛地毯世代相传。然而,如今一种独特的“做旧”工艺正在兴起——刚织好的新地毯被车辆碾压、烈火烧毛、日晒褪色,只为“换上”岁月的痕迹,卖出更高的价格。
面对通胀压力和行业式微,当地织工与商人如何在传统与市场之间寻找生存之道?跟随总台驻土耳其记者陈慧慧的镜头,一起揭开土耳其“古董”地毯的秘密。
“古董”地毯是新织的?
用车碾、用火烧的做旧术
你能想象吗?在这个土耳其小镇,人们专门用车来碾压刚织好的地毯,就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总台记者 陈慧慧:看,这个被车压过的痕迹就特别的明显。
纹路有点模糊,甚至起了一点毛边,但阿里说,这种“破”才值钱。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商 阿里·萨热:肯定会有破损,就是要故意弄破一些再修补,才能达到一种又旧又精致的感觉。
烧毛、刷洗、暴晒
做旧的每一道工序
阿里以前只做传统手工地毯,近年来生意越来越难。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看起来破”的地毯,反而更好卖——他转而学习“做旧术”,开始了一门新手艺。
总台记者 陈慧慧:天啊,这是在火烧地毯吗?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商 阿里·萨热:这一工序是为了烧掉地毯背面的细毛。这样地毯背面会更光滑平整。这道程序我们称之为“烧毛”。
烧掉细毛、刷洗脱色、暴晒晾晒,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让地毯“更旧”,但又不“脏”。
总台记者 陈慧慧:这些就是已经完成所有做旧工序的地毯。经过的时候要小心,每一张地毯都被这样的螺丝钉密密麻麻地、整整齐齐地固定住。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了让地毯能更加平整。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商 阿里·萨热:这块是全新的地毯,这块是做旧后的地毯。经过多次清洗、日晒、抛光,做旧地毯看上去更旧、更光滑。
做旧=翻倍利润?
欧美顾客为何买单
不是真的古董地毯,却有着仿佛时光打磨过的纹路与色彩,这种“旧”,深受欧美顾客青睐。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商 阿里·萨热:(在土耳其)一块普通手工羊毛地毯,每平方米售价大约150美元,但如果是定制的做旧款,则可卖到300美元至350美元。
而地毯“做旧”工艺的兴起,不只是迎合市场,更是传统织造业逐渐式微的无奈写照。
地毯小镇的困境
人走了,织机还在
总台记者 陈慧慧:这个小作坊空间不大,大概有3台机器。其实像这样手工制作地毯的小作坊,在当地已经不多了。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工人 泽伊内普·德米尔什:看,因为常年织地毯,我满手都是茧子
德米尔吉,曾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手工羊毛地毯之乡”,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台织机。如今机器还在,但人少了,年轻人早就去了大城市。这几年土耳其通胀问题严重,原材料价格飞涨,让这个费时费力的传统行业,更加岌岌可危。
德米尔吉镇手工地毯制造商 居尔沙德·坎德米尔:(从去年到现在)成本至少涨了300%。染料成本,运输价格,所有价格都在大涨,哪里还能挣到钱。
重压之下,像居尔沙德这样的地毯制造商,开始与做旧工厂合作,希望出口海外,卖出好价钱。做旧,不只是让地毯更老,也是让这门手艺,不被忘记。可有时候,最值得被珍藏的,不是那块地毯,而是那一双双还在织它的手。
(总台记者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