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出村就能把花椒卖了,太方便了!”下午将新摘的花椒送到村里的“伏花椒”基地后,蓟州区白涧镇庄果峪村年逾七旬的村民李振常满意地说。
庄果峪村是白涧镇唯一的山区村,其特产“伏花椒”因采摘于伏天得名。得益于山泉水和农家肥滋养,这“伏花椒”麻香浓郁,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李振常老人家种有60余棵花椒树,往年卖椒需骑车一小时到邻镇,如今在村里基地就能现场交易、当场结算。
“大爷,14.3斤,签个字领钱。”下午是村民集中交易高峰,基地员工王春侠一边忙碌一边说,“大家摘了花椒就往这里送,一天700多斤都不算多。”
这个成立仅月余、深得村民认可的“伏花椒”基地,由白涧镇党委、政府支持,帮扶单位渤海轻工集团联合村“两委”班子共同打造。基地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伏花椒”产业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有限公司副主任、驻庄果峪村第一书记吴尽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与村‘两委’班子对‘伏花椒’种植、加工、营销等全链条深入调研,已制定详细的两年规划。”
基地外,村民带着新摘的“伏花椒”前来,揣着现金满意而归;基地内,鲜红花椒经晾晒、去籽、包装等工序,被装入印有“庄果峪‘伏花椒’”的精美礼盒。
“我们村距城区25公里,村民卖椒着实不易。”庄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志信心十足地说,“但有了这个基地,小花椒也能‘闯’出山沟,成为集体和村民增收的‘致富果’。”据他介绍,基地初具规模仅是第一步,后续将推进加工与营销计划。
暮色渐沉,基地依然忙碌。收获的喜悦伴着阵阵花椒香,在这个小山村里弥漫。(记者 徐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