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探索走向深度应用,它正在以怎样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又会带我们走向何处?
“π”,象征着无限不循环,这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对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的描述。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 周伯文:数学上非常熟悉的π。在AI的加持下,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探索,对于未知宇宙的探索,和以前相比都会有更快的速度。
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 刘铁岩:我觉得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工具的革命,它更像是一个革命的工具,它会带来千行百业本质的发自内心的革命,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AI次方的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智能时代,所以这个关键词就是智能时代。
进入“智能时代”,专家们强调,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人类与技术关系的重塑。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实践、应用和数据的持续供给。
月之暗面Kimi工程副总裁 许欣然:我的关键词是融合。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发展到未来会跟人深度融合在一起。
中国信通院院长 余晓晖: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双向赋能”。一方面来说人工智能确实已经在一些场合里可以变成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各个场景的使用,将会反哺给人工智能本身技术的迭代和突破。
腾讯研究院刘琼表示,AI不是凭空生长的,它的能力提升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又在推动技术的进步。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 刘琼:我觉得关键词是“共生”,未来AI和人类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用AI替代人类,更多的是人类乘以AI两者之间共生共荣的发展状态。
从融合赋能到多维升级,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正在由“点”向“面”扩展,成为经济社会整体跃升的“底座”。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赵康:我的关键词是“升维”,多个维度的升级,能够促使企业从效能效率上提高。
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关键词“突破”。AI现在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应该说只在起点,伴随着AI技术突破和我们在应用里的深入,未来整个AI领域其实互相协同的突破,也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当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技术工具,而是与人类社会、文化、伦理深度交织,它带来的将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 董乐:人工智能它要构建一个“大脑”,就是通智通用。另外,它要树立价值观,就是“一颗心”,因此关键词是“通智·立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 王坚:对我来讲,关键词就是“幸福”,我们很难想象有那么好的技术,未来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的变化,就像当年所有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一样,使得我们能看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总台央视记者 吴昊 林杉 刘柏煊 张歆 盛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