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下大气力把党建设好,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的队伍、纪律严明的队伍,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总书记指出,这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坚持从上到下一贯到底,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持务实精准组织实施,工作开展扎实,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作风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作风问题如何抓?早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给出答案:“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面对党内高级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生动的故事,阐述作风建设为何要常抓不懈——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2025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今年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贵州,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云南,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大胆干事创业”;在河南,指出“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民造福”。
——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
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
2018年,时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杜源生找到一张旧发票,日期是1995年3月15日,交款人一栏写着:彭丽媛。
△1995年3月,习近平、彭丽媛交付电视机修理费的发票。
1995年3月的一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市委宿舍里的电视机突然不显像了。他让秘书陈承茂请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来修理,并叮嘱一定要照价付费。等电视机修好后,陈承茂询问“要付多少钱”,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杜源生告知他修理公房电视是不收费的。陈承茂觉得在理,把这件事向习近平如实汇报。
习近平得知后批评道:“不行,我家的电视坏了,修理费当然由我来付。”电视机的修理费是50元,习近平要求费用从他工资里开支,第二天就去交款,并把发票开回来。
20多年后看着这张已经泛黄的发票,陈承茂十分感动。当时习近平的工资只有几百块,可他态度坚决,公私分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2025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几乎所有腐败问题,最初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从不讲规矩、小节失守、违反纪律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说:“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
在今年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我们党改进作风的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
——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指示中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建党百年前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坚定指出“八项规定要一以贯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的中央八项规定展板
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
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总书记态度鲜明:“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大家一定要相信,中央绝对会一年一年抓下去”。
2023年1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0年之后,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共产党人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是人民群众给我们党投下的信任票。
△青年党员在江苏如皋市华夏电影展示馆内参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
“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贵考察时说,“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
只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必将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编辑丨江雨航 程昱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