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晴美蓝天 上合时间
2025-09-02 08:52:26来源:天津日报编辑:袁艺航责编:王悦阳

晴美蓝天 上合时间_fororder_1

梅江会展中心

晴美蓝天 上合时间_fororder_2

“友谊之花”雕塑 记者 吴迪 潘立峰 摄

  这两天,津城的天空很“出片”。

  蓝天为幕,白云作笔,加之绿意与生机交织,随手一拍便定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天津的“高颜值”“好气质”给与会嘉宾、中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海河、洁净的街道……天津优美的环境让我印象深刻。”在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网高级记者丹尼斯·穆拉德表示,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值得上合组织国家借鉴。

  “上合蓝”“天津蓝”“生态蓝”绝非上合时间所“独有”,也并非上合组织峰会才有。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蓝天的幸福感,是天津市民真真切切的感受。“现在蓝天挺常见的,天儿好,心情也跟着舒畅了!”带着家人在水上公园游玩拍照的市民赵磊说。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过去一年尤为明显——六项大气污染物指标全部实现同比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已从“十三五”时期的“50后”“40后”,改善至去年的“30后”——38.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6天。

  这几天,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兼大气环境处处长邓小文和同事们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坚守一线。他拿着最新数据说:“截至8月30日,今年以来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3.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优良天数比率达77.7%、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8月30日到31日,全市PM2.5持续保持一级优水平。”

  “常态蓝”是怎么做到的?

  “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近年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成果。”邓小文说,天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锚定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目标,特别是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为天津的迎“蓝”而上、全“绿”以赴指明方向。同时,我市系统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位列之一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等五大领域部署24项重点任务,为绿色发展谋篇布局。

  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和成效显现,其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此前更多是从减污这一项下手,从2024年起,我们开始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展如何?邓小文用一组数字举例:今年1—7月,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5%,但全市燃煤发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近19%,燃气发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近5%。这电从何来?他笑着说:“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61%,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45%。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我市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约20%。”

  天津还大力推动移动污染源清洁化工作,运输结构调整也是硕果累累。有数据为证:2020年,我市新能源车保有量为15.1万辆,占比4.6%;今年7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到84.1万辆,占比18.1%,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变化不只体现在市民积极选购新能源乘用车上,通过《天津市推进移动源清洁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牵引,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新能源重型货车3546辆、保有量达到4554辆,每日在途新能源货车约5000辆。

  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绿色低碳转型。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常文韬介绍,一方面,对传统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其整体提质升级,像静海区涉钢产业集群、津南区阀门产业集群、武清区绢花产业集群等,通过引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绩效升级改造,在减污降碳方面将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对引领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在全市长流程钢铁企业、石化企业已全部达到环境绩效A级水平基础上,继续开展涂料、制药等重点行业升A行动,并依托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链组织企业绩效升级。目前,全市绩效A、B级和引领性企业达到552家,较2020年增长157%,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创A”,用绿色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天津还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今年7月底,高耗能、高成本的焦炭工序已转型退出;9月底,高污染的砖瓦窑行业企业也将全部退出。

  “常态蓝”还得益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邓小文表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严格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调整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将体现在百姓幸福生活与美好生态环境“双向奔赴”上。市生态环境局去年组建“天津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盟”,举办各类环保活动,吸引百姓参与其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过去一年,联盟各成员单位年度活动共1389场,参与人数超过7.2万,志愿服务近13万小时,为10万余百姓提供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让天津市民自发成为蓝天守护者,用点滴行动续写生态文明的天津篇章。(记者 史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