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农户贷款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化解农村的融资难,各地进行了不少探索。
在浙江,记者了解到,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普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为农户建立金融画像,形成贷款白名单,有效化解农户因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当地的百香果刚刚迎来采摘季。种植大户颜厥林已经开始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了。
马站厥林水果种植采摘园负责人 颜厥林:因为百香果我们10月份都要搭大棚、买种苗、买肥料还有工人工资,需要投入资金比较多。
正当颜厥林还在盘算需要多少资金的时候,当地农商银行的信贷员已经来到了他的果园,除了了解果园的经营情况,信贷员还帮他测算了资金需求,指导他直接在手机上申请了30万元纯信用贷款。
据介绍,当地农商银行通过与政府大数据进行对接,已搭建起“大数据+金融”的精准服务体系。
苍南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周良景: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农户的家庭资债、医保参保、信用历史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给每一位农户进行金融“画像”,确定授信的基础额度。
据了解,浙江农商银行已在全省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截至7月底,已基本实现全域符合条件的农户授信全覆盖,惠及农户956.8万户,授信总额1.44万亿元。目前浙江全省农户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已达68%。
整村授信+特色产业贷款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金融机构通过推广“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模式,缓解了农村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瓶颈,让贷款变得更容易。
水产养殖是湖南岳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刘颖承包了300多亩养殖面积,眼下正处于淡水鱼生长的关键时期,他刚刚又进了一批饲料。
湖南岳阳县中洲乡养殖大户 刘颖:去年亩产大概2000斤,今年亩产大概3000多斤,跟去年比应该是收入增加四五十万元,没这180万元肯定这个钱是赚不到的。
刘颖说,有了这180万的授信额度,他全年都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
据介绍,2年前当地开始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人口集中的信用村,通过整村授信,解决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难题。为了满足种养殖大户的需求,当地金融机构又将信用村建设和农村优势产业结合,开发出“生猪贷”“水产贷”“肉鸽贷”“辣椒贷”等信用贷款产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岳阳县支行营销主管 王艳红:通过整村授信,我们是支持了377个村,涉及的农户应该有6317户,授信金额达到了16.1亿元。
而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财政、金融主管部门一起,从今年起试点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经评定后,信用价值最高A级,农民个人可获得不高于100万元的授信额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则是不高于1000万元。监利市的李圣和依靠1000多亩家庭农场和自己的信用评级,顺利拿到了90万元的贷款。
湖北省监利市新沟镇报国村农户 李圣和:以前还要找人担保,很麻烦,现在用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信用。根据我的家庭农场信用评级,马上就进行拨款了。
农业银行湖北荆州监利支行副行长 周姣娥: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行政村,我们推行整村授信,贷款投放实现面更广,量更大。
据统计,试点仅4个月,湖北就已通过这一机制发放贷款约8.2亿元,有力支持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财政+金融合力化解农户贷款难题
为了解决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我国还组建了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并在各地设立33家省级农担公司,通过财政加金融合力化解农户贷款难题,促进农民增收。
江苏新沂目前已到了秋收前的关键时期,种植大户马步正在田边查看水稻长势。今天,他专门约了农担公司的负责人来帮他解决难题。
新沂县新店镇红旗村种植户 马步:现在我也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地里的肥料、人工、农药这些都需要用钱。贷款额度已经用完了,只能找了省农担公司,来给我担保。
马步承包了700多亩水稻,由于缺乏合格抵押物和完整的信用记录,从银行申请的贷款额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村里给他推荐了农担公司,通过担保增加贷款额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查、评估。农担公司为马步提供担保,银行将给他增加30万元贷款额度。
江苏农担新沂分公司总经理 李琦:农担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农户增信,解决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的难题。
建设银行江苏新沂支行行长 马大丰:我们建行与农担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今年投向“三农”领域的信贷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
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农担体系已累计为全国超过480万个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帮助他们融资超过1.76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资源流向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韩勇 温州台 杭州台 江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