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启幕
2025-09-18 08:42:08来源:天津日报编辑:袁艺航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启幕 从一场盛会看滨海新区的“人才经”

“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启幕_fororder_p1_b

滨城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基于无感测谎的AI心理(生理)健康检测系统” 记者 周伟 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昨天下午,一场会聚四海贤才、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才盛会——“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在滨海新区启幕,搭建起人才、项目、技术、产业等要素融通的桥梁。

  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函

  当前,滨海新区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磅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叠加的历史机遇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走深走实、加快新时代“四宜”(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建设的历史窗口期,正以“开放前沿、产业高地”的姿态,走进海内外人才的视野。

  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支撑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滨海新区下大气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以“π生无限・才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函,欢迎大家选择新区、扎根新区,完善“城引才、才兴城”的良性循环,以最大诚意助力人才成就梦想,让“滨城”成为全球英才创新创业的优选地。

  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以“智汇滨海”人才节为重要抓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立“滨城人才首站”、开展“礼·遇·滨·城”活动,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形成立体化人才引育品牌;同时打造全链条赛事体系,构建“引才揭榜赛+境外人才赛+领军人才赛+创客人才赛”全链条赛事体系,紧扣产业痛点,将“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与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相结合,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优化。

  作为滨海新区的创业典范,境外人才宇学峰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多年,在与记者视频连线时,他说:“我归国创业选择滨海新区,因为这里有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和产业生态,还有贴心的‘保姆式’服务。从跨境落地的全流程支持到研发资源的精准对接,从政策红利的快速直达到生活保障的细致周全,滨海新区全力帮忙扫清创业路上的障碍,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搞研究。”

  此次创客人才赛特等奖获得者甄真告诉记者,他们参赛的“玻璃和陶瓷基板覆铜”项目已在滨海新区落地,突破全球基板覆铜瓶颈,首创多层复合结构整面覆铜技术,获得近亿元投资。“我们正在加速建设30万平方米全自动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亿元。”

  优秀成果从“赛场”落地“市场”

  无疑,“智汇滨海”人才节诞生了一批优秀成果,而签约正是优秀成果从“赛场”落地“市场”的关键一步。

  在现场,滨海新区5个开发区分别与5个落地先锋项目签约,两个引才揭榜赛获奖项目的张榜方与揭榜方签约,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中国银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天津农商银行滨海分行分别与优质项目签约。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动能澎湃涌动。其中,天津得川石化有限公司在“石脑油综合利用项目”中投资达14亿元,预计产值近78亿元;Feasurge New Material(沄翮新材料)专注植物基相变材料研发生产,落地中新天津生态城后,预计产值达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发布了“兴滨雄”“通滨雄”人才共享服务指引。北京大兴区、通州区,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以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畅通人才服务通道,共同推出创赛赋能、评价互认、培训交流等9项共享服务。

  天津市人工智能(人才)创业投资基金也同步启动,这是我市首支产业细分领域人才创投基金。出资方为滨海产业基金和滨海高新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该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模型层及应用层全产业链条,重点投资高成长性优质人才科创项目。此外,滨海新区与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合作推出“‘滨城’人才服务证”,为人才提供涵盖尊享出行、康养文旅、购车购房等多方面的专属服务权益。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李龙表示,滨海新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给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环境,让大家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放心发展,为滨海新区创新立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新动力,实现“‘滨城’爱才”与“才爱‘滨城’”双向奔赴。(记者 王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