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强国建设全面提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南海之滨,骄阳似火。广西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机声轰鸣、货车穿梭,通江达海的世纪工程正在全力冲刺。
东北平原,风驰电掣。全球最快高铁CR450正在沈白高铁开展运行试验,仪表盘上,运行速度一次次刷新。
这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绘就了“十四五”收官之年交通强国建设的壮丽画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过去五年,我国“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循环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
如何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从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国着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十四五”以来,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期间,多次就交通强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十四五”期间,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2021年,《“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明确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重点强化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等各领域战略骨干通道的互联互通功能,围绕畅通大循环,打造“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3%。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1.6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已经建成81.5%,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实现高铁联通。
“十四五”期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17项重点指标逐一落实。截至2024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其中,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29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行在乡村、游在路上,全国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今天的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高速铁路网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速公路网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航空网覆盖92.6%的地市,80%的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小于200米。
今天的中国,平均每天约8.3万艘次船舶进出港口;1.5万班次航班翱翔蓝天;3500万辆汽车穿行在高速公路;4.78亿件包裹投递城乡;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图构建出新时代国土空间的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