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广袤农村地区,如今,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乡村博物馆立足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农耕文化的展示窗口,在守护乡土记忆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
关中大地上,陕西西安鄠邑区农民画博物馆正以万余幅色彩浓烈的画作,串联起中国农耕文化。鄠邑区是中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馆藏万余件展品,从集体麦收图、农家纺线画,到如今的新乡村庭院、农民丰收场景,这些画作不仅是对日常的简单复刻,更记录着关中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科技赋能新生活”的变迁,勾勒着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画卷。
在广东茂名化州中垌镇,一座农耕主题的乡村博物馆运用场景复原、雕塑、书画等多种表现手段,将1000多件曾经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的生产生活用具巧妙陈列。
走进杭州余杭的溪口村,由废弃厂房改造的传梭博物馆内,游客们亲手操作着老式织布机,体验非遗土布纺织的乐趣。
传梭博物馆内收藏了来自29个国家的24000余把纺梭,系统展示了纺织文化的千年发展脉络。自开馆以来,凭借“非遗展示+手作体验+研学教育”的模式,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还通过培育织娘、开发文创等方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