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雨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是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近年来,教育交流已成为澜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河海大学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学院(简称澜湄学院),每年面向澜湄流域国家招收60名留学生,并与当地高校开展广泛合作,有效推动了中国与其他五国在水利、环境、能源、农业等关键领域的深度交流与紧密融合。
在河海大学,越来越多澜湄流域国家的“弄潮儿”正带着梦想而来,带着使命而学。来自老挝的王坻就读于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对水资源净化处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议题很感兴趣,希望在这所大学里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水利工程师。“未来回到家乡后,我希望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同样来自老挝的郑小乔,目前是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一直关注着教育、移民及工程建设等社会议题。“我选择社会学,是希望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将来能为移民安置和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帮助老挝更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她还坦言,她的家乡就在距离湄公河畔只有两公里的地方,中国的快速发展令她深受触动。“来到中国,就是想学习这里的发展经验,把知识和思路带回去,为老挝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河海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氏银河(王雨晴 摄)
来自越南的阮氏银河则对河海大学的校名印象深刻。她说,在这里学习,犹如在大海里汲取更加广博的知识。她希望毕业后能够留在中国,在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往来中发挥作用。
河海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吴瑶表示,河海大学推动的一系列教育合作能够织密中外水利能源合作网。“这些以水为‘媒’的次区域紧密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