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3日,中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这是中国面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倡议有哪些重点?对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国际格局将产生怎样影响?
倡议为中方“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明确方向
此次中方提出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生福祉、科技进步、产业应用、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等五大方向,呼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分析认为,这为未来中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明确了方向。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指出,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今年以来,大家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怎么能够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次倡议提出的五个方面重点,恰恰也是国际上需求最迫切,也有最大的公约数的几个方面。
倡议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出海创造更多机会
今年我国围绕人工智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顶层设计,7月推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出台,为人工智能赋能各个领域作出系统部署。
分析认为,此次倡议的提出,延续中方公平普惠、协同共治等一贯主张,同时也将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更多机会。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有大量的企业希望在AI领域去做出海相关的业务,而且全球各个国家也有很多普遍性的需求。他们对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特别是希望跟中国企业展开合作的需求和期待非常强烈。
美国将中国作为AI竞争的主要目标
透过倡议,中方表达了愿在“人工智能+”领域同各方打造合作新亮点的强烈意愿。不过,在国际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明显的态势。
今年7月,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战略部署,确保其在全球AI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该计划还特别关注与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竞争,通过技术出口补贴和外交威胁并用等方式,削弱其盟友与合作伙伴在AI领域的对华合作并对抗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影响等。
此前,美国国会还提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的立法草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要建立一份“敌对人工智能清单”,禁止政府机构采购和使用由特定国家开发或控制的人工智能技术,而所谓特定国家,就包括中国。
此外,美国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近期也称,将禁止中国控股企业使用其服务,意在防止美国的对手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对此,刘典指出,特朗普上台以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加速主义”,油门踩到底,甚至很多刹车都拆掉了。其AI行动计划具有很强的大国竞争的色彩。从去年到今年,围绕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等方面,美国其实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措施,甚至一些具体的企业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选边站队。
相比政治因素 产业界有更大的合作需求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面临着政治因素干扰,但在产业界,有着更大的内在合作需求。
梁正说:“我们现在也在跟美国有人工智能一轨二轨的对话,其实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议题,比如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所以我们也推动成立了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的研究网络。包括跟美方的民间的对话,我们发现非常互补。美国发布的《AI行动计划》更多也是一个倡议,产业界怎么去响应,很难说通过政府命令的方式就可以做到。”
当前,国际科技领域普惠、包容、开放的格局,正在遭受以竞争为名的破坏。在这样的环境下,中方专门选择在联合国平台提出倡议,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希望跟中国开展合作和交流的不同主体,提供了一个风向标,即在“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问题上,中国不会效仿以邻为壑,而是坚持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