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9月23日,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质领航山西实践”采访团深入山西省运城市,探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运城实践。从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到“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庄上村的光伏屋顶,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共同勾勒出运城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绿色转型重塑发展格局的清晰路径。
磁科技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钕铁硼磁钢(冯启坤 摄)
位于运城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8000吨年产能的全自动生产线。据中磁技术部员工尉江介绍,该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细分市场拥有较强竞争力。
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冯启坤 摄)
中磁科技取得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公司拥有17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7项。这种以创新赋能发展的模式,使中磁科技成为山西从“资源依赖”向“技术增值”转型的典型代表。
零碳村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庄上村(冯启坤 摄)
23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庄上村,这个曾经依靠燃煤取暖的普通山村,如今已成为荣获“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的零碳标杆。村里71户村民屋顶上的2960块光伏板、村内配置的储能设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和柔性接入技术共同构成了“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
庄上村(冯启坤 摄)
庄上村的蜕变始于2017年山西能源革命的浪潮。在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技术支持下,返乡企业家陈文波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投资方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向村民支付租金,让屋顶阳光变成稳定收入,村民实现了屋顶“生钱”、用电“零支出”。更重要的是,“零碳”品牌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使庄上村从“能源示范点”升级为“文旅打卡地”,探索出一条绿色科技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从中磁科技以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基础,到庄上村以模式创新重塑乡村发展模式,运城市的实践充分证明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这两个典型案例,一个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个着眼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共同展现了运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它们的经验正在被复制和推广,必将为山西转型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冯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