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跨越语言和科技的青春对话—— “汉语桥”外国学子感受天津创新脉动
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参赛选手来到天津港,感受智慧港口 记者 孙立伟 刘欣 摄
连日来,来津参加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119名外国选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从“零碳码头”到“机器人王国”,他们探寻这座城市的创新脉动,感受中国科技发展的活力。
9月19日上午,阳光洒在天津港智慧码头上,北马其顿选手索菲亚与伙伴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井然有序的作业现场。“这些自动化的桥吊和无人集卡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在欣赏一场科技芭蕾!”令她惊叹的是,这个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完全依靠清洁能源运行,却能高效接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不少选手纷纷用手机记录无人集卡的运行轨迹,为这些“聪明”的设备点赞。马来西亚选手维佳感叹道:“天津港是一个现代化的绿色港口,它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如何保护环境,创新如何塑造未来。”
9月23日,选手们走进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智能车间的场景再次引发阵阵惊叹。机械臂不仅能精准完成各项操作,还能“手执”毛笔,为来宾书写诚挚的祝福。“机器人与书法的结合太奇妙了!一边是古老的东方艺术,一边是智能化的现代科技,中国用最前沿的技术传承最深厚的文化,实在令人惊叹。”来自古巴的中学生罗德兴奋地说。尼日利亚选手李浩则被中国工程师的故事深深打动:“我明白了中国科技为何发展如此迅速——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智慧的中国。”
“汉语桥”不仅是一座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一扇窗,让世界青年透过天津这片热土,看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场科技之旅,也在各国年轻人心中播下了理解当代中国的种子,为他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未来科技的希望之桥。(记者 张雯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