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俄罗斯提出的关于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期限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俄草案主张将伊核协议和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延长6个月至2026年4月18日,以进行对话。
由于同意票数未到9票,草案未能获得通过。根据伊核协议以及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相关规定,针对伊朗的制裁将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27日上午8时后生效恢复。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当天表示,即使制裁如期生效,伊朗也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他还表示,美国在核谈判中没有表现出诚意。
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伊朗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
8月28日,伊核协议参与方英国、法国和德国通知联合国安理会,以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为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根据该机制,即日起,如果安理会未能在30天内就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通过决议,联合国对伊朗的相关制裁将恢复。
对此,伊朗方面多次表示反对。9月19日,因美、英、法等9国投反对票,安理会未能通过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措施的决议草案。
联合国官网截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伊核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
回顾最近10年伊核问题的进展,在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首先退出了伊核协议,导致整个协议遭到破坏。伊核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责任最大;
在美国退出后,欧洲并没有维护伊核协议,反而是帮助美国继续向伊朗施压,要求伊朗去履行核协议;
回顾整个过程,英法德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从道义上而言讲不通。
此外,英法德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合法性存疑。根据伊核协议和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前需经过“分歧解决机制”,而三国绕过“分歧解决机制”,企图直接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英国天空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9月27日报道,鉴于英、法、德三国在滥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并企图恢复已被联合国安理会撤销的决议方面的不负责任行为,伊朗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
伊朗或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2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表示,如果“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被执行,伊朗将停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同一天,在“俄罗斯-24”电视频道播出的节目中,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目前尚未获得对曾遭美以袭击的伊朗核设施的访问权限,但已恢复部分核查工作。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
作为对此次“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进行反制的一个重要部分,伊朗可能要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未来一段时期,双方之间的合作可能不会出现太大进展。
而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有可能被以色列乃至美国拿来作为借口利用,再次挑起与伊朗之间的对峙。这或将冲击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也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
短期内美伊恢复谈判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和伊朗自今年4月以来举行了五轮间接谈判,双方在铀浓缩等核心议题上分歧巨大。第六轮谈判原定于6月15日举行,因以色列突袭伊朗而取消。以伊12天冲突期间,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表示,伊朗没有且决定不制造核武器,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与美国进行谈判无益于伊朗国家利益,是“完全的死胡同”。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短期之内看不到美伊恢复谈判的可能性
美国对于谈判的积极性不高。自6月以伊冲突后,美国认为其在打击伊朗核设施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美国似乎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性了;
以伊冲突后,美国对伊朗的要价大大提高,美国明确提出伊朗不能在本土从事任何核活动,而对于这一要求,伊朗并不能接受;
当前伊朗和美国谈判的条件不存在。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启动后,伊朗会进行一定程度地反制,更不会在伊核问题上做出妥协和让步。
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安理会表决未通过 中方深表遗憾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6日表示,中方对安理会未能延长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与核可该协议的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深表遗憾。
耿爽强调,作为伊核协议参与方,中方始终坚持核不扩散目标,坚持维护伊核协议权威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推动各方忠实履行协议。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面对困局,中方积极推动各方对话接触,通过谈判化解分歧,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中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庄严承诺不会改变、寻求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政治意愿不会动摇、推动各方对话合作的外交努力不会放松。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全面政治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策划:杨卓英
记者:王菲
签审:杨卓英
监制: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