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在运营地铁车站内对地下文物进行原址原位保护 ——4号线东南角站文物展厅明起对公众开放
明日,位于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的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五10:00—12:00、13:00—16:00,周六周日、节假日10:00—12:00、13:00—18:00。每周一、二闭馆(2025年9月30日除外)。市民可乘坐地铁4号线或2号线至东南角站参观,也可由东南角站E出入口进入参观。
走进展厅,21米长、2.1米高的城墙遗址清晰呈现原始土层肌理,80米长的坡道宛如“时空隧道”。同时,展厅专门设置施工工艺展示区,裸露的钢结构支架与弹簧装置直观呈现保护工程的匠心,让市民深入了解建设者如何在复杂条件下平衡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
2017年,天津古城墙基遗址在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施工过程中被发现,且该遗址与地铁施工范围重叠。文物部门表示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应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
面对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双重难题,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与文物部门通力协作,历经多次方案优化与技术攻坚,最终创新提出车站与遗址共存“地铁+博物馆”的解决方案——通过空间布局的精准规划,既保障了4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功能,也为文物发掘与保护提供了必要条件。
据介绍,故城墙是天津建卫620余年来的实物见证,其标高、土层结构均承载着从明代防御工事到清代防洪改造的历史信息。遗址周边还发现了1906年天津开通的全国首条有轨电车轨枕遗迹,形成“古代城墙—近代电车—现代地铁”的立体时空叠印,一旦移动,其历史层积的真实性将不复存在。
因此,与其他城市采用的迁移复建方式不同,天津此次选择了更具挑战的“原址原位原物”保护路径——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面对富水软土地层、列车震动干扰、作业空间狭小等难题,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五步施工法”:先用钢板为城墙“穿铠甲”做垂直保护;再以顶管法搭建混凝土“临时脚”;随后用特制板“托举”城墙;开挖后安装44组弹簧支座,将列车震动削减至安全阈值的十分之一;最后切断临时连接,让城墙平稳“坐落”于永久结构之上,从而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在运营地铁车站内对地下文物进行原址原位保护。
如今,“地铁+博物馆”模式不仅实现了交通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更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模式——让文物走出博物馆的玻璃柜,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记者 胡萌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