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国稀有剧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武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曲学院鼎力支持的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将于10月1日19:30在央视戏曲频道(CCTV-11)播出,并在央视文艺、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同步播出。来自祖国东西南北中的30多个稀有剧种——五音戏、眉户、沁源秧歌、赣南采茶戏、平调落子、道情戏、苏剧、莆仙戏、甬剧、庐剧、打城戏、蒲州梆子、新昌调腔、湖剧等百余名演员齐聚盛典舞台,倾情献演经典之作。十组别具韵味的演出,绽放出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绘就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梨园盛景。
2024年,戏曲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正式推出,获业内专家高度认可与广大观众热烈好评。创作中直面“天下第一团”生存困境,使其真实生态清晰展现于大众眼前。令人欣喜的是,雁北耍孩儿、宁波甬剧、汉调桄桄、新昌调腔篇章播出后,相关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大了对所属院团的关注与支持力度。鉴于此行动意义重大,文艺节目中心戏曲频道迅速启动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筹备工作,旨在以更高制作水准、更广泛宣传,为中国稀有剧种搭建展示平台,助力更多人关注其独特魅力与生存现状,推动戏曲传承发展,让348个戏曲剧种“一个都不能少”。
△文艺节目中心戏曲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
盛典晚会中,戏曲教育家赵景勃、戏曲史论学者王馗等专家学者,许娣、马德华、张超、玉镯儿等文艺名家,李梅、边肖等梅花奖演员以推介嘉宾的身份登台,围绕不同主题讲述稀有剧种故事。盛典以“回归文化本真・激活非遗生命力”为核心理念,围绕“源流长歌行”“匠心护遗珍”“新变焕新生” 三大篇章,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兼具情感温度与艺术魅力的盛宴。
△《举世无双》推介嘉宾
在《古调今辰》中,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雁北耍孩儿、同州梆子、柳子戏惊艳登台,以古老声腔,带观众穿越六百年前的时光,聆听历史的回响;《根脉同流》中,秦腔名家李梅带领阿宫腔、碗碗腔、汉调桄桄的青年新秀,共同演绎多剧种版《大登殿》。四位“王宝钏”同台演出,声腔各异却情韵相通,令观众直呼过瘾,掌声如潮;《花开并蒂》中,黔剧、傣剧、满族新城戏轮番登场,民族风情浓郁,舞姿婉转,歌声悠扬,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戏剧画卷。十组节目,既勾勒出中国戏曲跨越山河、遍布南北的文化版图,也映照出千年文脉的传承轨迹与蓬勃生机。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国稀有剧种的全景式巡礼,堪称新时代的“梨园大观”。
盛典尾声,每一位稀有剧种的代表人物携家乡故土登临舞台,共同完成一场来自中国东西南北土壤的“合土纪”。当各地的方言声腔在太行山谷交织回荡,一幅鲜活的中国戏曲基因图谱徐徐铺展,古老文明的根系便在这“千壤一器”的当代意象里苏醒。
△特别环节“合土纪”仪式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表示《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是一次中国戏曲界的盛会,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到稀有剧种的发展和传承。众多稀有剧种在舞台之上各展芳华,展现百花竞放的梨园盛景。
由中国戏曲学会、戏曲频道主办的“举世无双·未来之声”文化交流学术沙龙于节目录制同期举办,戏曲史、戏曲文化界的众多研究者,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稀有剧种剧院剧团的院团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围绕“新时代稀有剧种的发展新空间”展开多维对话,共同探讨中国稀有剧种在当下和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举世无双·未来之声》文化交流学术沙龙
苔花如米小,也如牡丹开。稀有剧种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它们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精神。总台主办的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将扎根于一方水土的稀有剧种,云集于一场盛典之中,勾勒出中国戏曲的文化地理图谱,展现出中国戏曲的创造、传承和发展。梨园之中,根深叶茂、繁花似锦,也必将再谱新篇,薪火永续。
国庆佳节,好戏登场!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于10月1日19:30,在央视戏曲频道、央视文艺新媒体矩阵、央视频、央视网、云听等多平台播出,邀您共赴一场稀有剧种的视听盛宴,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