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
2025-10-20 10:33:20来源:西部网编辑:苏锐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_fororder_541bad92ef89617a689ff965ea761b39

  南沟村的苹果挂满枝头

  秋日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漫山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谁能想到,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靠着一棵棵矮化苹果树,结出了村民的“幸福果”,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10月18日,参加“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风活动的媒体记者、头部商业平台负责人、专家学者、网络名人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探索山沟沟里的苹果为何那样红?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_fororder_2

  调研采风团成员走进南沟村。

  “以前种苹果靠天吃饭,现在讲究科学管护。”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村委会副主任村张忠站在果园里,指着矮壮的果树介绍,南沟村专门挑选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换成了矮砧果园。“你看这树不高,机械化作业能直接开进园,采摘省劲儿不说,产量还比老果园高不少。”花期遇寒潮,村民们就用烟熏、灌溉防冻;生长期怕冰雹,果园上空早早架起防雹网;浇水施肥靠滴灌,精准又节水,这样种出来的苹果,又大又甜,客商抢着要。

  从“靠天收”到“科学种”,南沟村的转变不止在果园里。张忠称,脱贫攻坚以来,村党支部领着大伙定了“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的方向,搞起了“支部引领、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合作模式。2014年时,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653元,村集体更是“零收入”;到了2023年,人均收入飙到21500元,村集体收入也有了63万元,还拿下了“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些国家级荣誉。

  这变化的关键,藏在“三变”改革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里把2.25万亩撂荒地整合起来,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入股给企业;村民们凑钱建了旅游扶贫停车场,每年能拿到保本分红,光这一项每年就分59.7万元。1060亩的矮化密植示范果园里,村民用土地、政府投资入股,盛果期每亩能赚2200元,村集体每年也能分10万元以上。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_fororder_3

  村民赵永东接受记者采访。

  南沟村村民赵永东是一名“老果农”,面前的果园里,藏着他转型致富的新希望。他告诉记者,随着果树老化、品种单一,投入越来越大,产量却越来越少。去年起,他下决心转型升级,不仅将自家12亩果园改种新品,还联合另外两户村民拿下50亩老果园改造项目,加上流转的土地,总规模达20亩。

  今年,20多年树龄的老果树已尽数挖除,取而代之的是维纳斯黄金、秦脆两个新品种,大苗长势正旺。“一亩地栽83棵苗,明年先让每棵结个五六斤试试水,后年就能结三四十斤。”赵永东算了一笔经济账,如今青脆苹果市场价已达4.2元至7元/斤,维纳斯黄金更俏,不套袋8元/斤、套袋9元/斤还供不应求,“按后年亩产算,20亩地收入有望冲到三四十万,比老果园翻几番!”

  销路的转变更让他省心。以往靠客商上门收购,去年儿子从外地回来后,全家转战线上:儿子在快手上开直播,苹果一亮相、包装好,订单就从全国各地涌来。“现在根本不用等客商,网上就能一直卖!”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_fororder_4

  秋日的南沟村

  在南沟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研究员王磊也体验了采摘。“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我发现延安在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的举措,实现了文旅农一体发展。”

  王磊坦言,之前,延安在他的印象里是一个红色的旅游革命圣地,但是这次来到延安,亲眼目睹,感觉延安是一个很有活力、现代化的城市。“延安依托它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转化和发展,形成了很多不同形态的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今的南沟村,也不再只是“种苹果的村”。村里推出“我在南沟有棵树”认养活动,一棵苹果树500元、樱桃树998元,每年能增收12.2万元;花样迷宫、沙地摩托车、小木屋生态酒店成了网红打卡地,全国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落在这里,累计培训了6.5万人次。游客来了,村民们开起农家乐、小卖部,搞起垂钓烧烤,收入渠道越来越多。

  “之前多次来延安采访,但每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中国新闻网记者党田野表示,在这次调研采风活动里,大家走访了解了延安的一些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产业,能够切实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产业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在一些农业产业,大家过去想着是怎么样致富?现在大家开始想着如何把发展模式复制推广出去,所以我相信,老区的未来会发展越来越好。”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山沟沟里的苹果别样红_fororder_5

  调研采风团成员在南沟村调研采风。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南沟村没忘了护好这片黄土坡:7座蓄水坝、9座蓄水池拦住了雨水,1.2万多亩植树造林让山坡变绿,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1%,土壤侵蚀模数比80年代下降了一大半。村里还建了垃圾屋、污水处理站,228户村民完成卫生改厕,走在村里,水泥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都是花草,获评“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南沟,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如今的南沟村,苹果飘香,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振兴样板,南沟村用小果树书写了大文章,让黄土高原上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起点新闻记者 惠璇璇 贺桐 宋洋 陈嘉欣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