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天津人的生活需要从一套煎饼馃子开始,谊景村小区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小区,也是天津河西区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的一个。
从小区到文化广场,包括等红灯的时间,记者花了不到9分钟。
广场上很热闹,有弹琴的、骑车的、打球的、跑步的。在小区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针灸等理疗服务,对居民来说很方便。
天津市河西区居民徐阿姨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缴杂费,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
天津市河西区居民 徐鸿云:以前煤气得去德望里,得走15分钟,电费得去黑牛城道电力公司那儿去缴,得走20分钟。现在好了,社区装了智能机器,一气儿就能缴了,好近呢,方便极了。
这几年政府用了很大的心思,调研、对接资源,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品质更高一些。在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体验了一堂剪纸课。社区请来了天津大学的老师,把照片用AI技术生成纹样。青丝挽留白发,红纸留住红颜。老人们高兴得不行。
原来,一个优秀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真的能改变生活。比如外挂兔子玩偶、内嵌巨型玫瑰花丛的菜市场,听名字就很不一样:河西区美丽的菜市场,原木风格书屋、撞色复古墙、侉子摩托……文创园的打卡标配居然和水果、蔬菜、皮皮虾、大螃蟹水灵灵地共处一堂。
这家有着20年历史的菜市场,一个月前完成改造重新开业,服务多了,格调涨了,最重要的是它真的改变了附近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速战速决的买菜变成了流连忘返的社交。
魏奶奶点的拿铁咖啡是6块钱一杯。咖啡在90岁的魏奶奶面前,都得老老实实按碗算。昨晚的乒乓球比赛中国队赢得漂亮,所以今天魏奶奶请客。
天津市河西区居民 魏俊生:这五年感觉变化特别大。就从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我就感觉特别幸福,我就想着多活几年,能享受咱们社会的优越性。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苗毅萌 天津总站 贾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