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追平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历史纪录。若停摆持续,后续或将破纪录。
35天“政府停摆”给美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态带来哪些影响?
显性影响随处可见
隐性影响细思极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认为,政府“停摆”危机对美国经济民生多个关键领域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显性的负面影响:比如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工资无法到位,联邦政府提供的福利和拨款难以兑现,联邦政府对于经济作出的评估和控制能力持续下降等。
隐性的负面影响:在“停摆”期间,美国航空交通等必要的管制,明显处于最低水平,一旦出现严重的危机难以应对,实际上是将美国普通民众的安危置于危险境地,其潜在负面影响可谓“细思极恐”。
衰退风险加剧:“政府停摆”导致政府相关部门的经济统计与监测数据缺失,市场几乎陷入“盲飞”。这意味着,美政府既无法有效判断当前经济现实与潜在困境,经济预测和调控更难推进,这将增加美国经济持续疲软,甚至走向衰退的可能。
“停摆”成党争工具 两党各取所需
当前,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依旧利用政府 “停摆” 谋求政治利益、推进自身议程,缺乏合作意愿。刁大明指出,两党的行为只会加剧政府停摆的延宕态势。

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已将此次政府停摆危机沦为党争工具,均认为危机属于对手而非自身。两党均一边通过延长危机向对方施压,一边推进自身议程:
共和党欲借此削减联邦政府规模;
民主党则借此对抗特朗普、凸显党内团结;
两党各有所需,都不去解决问题、反而向对手转嫁矛盾,这直接造成政府停摆危机迟迟无解。
目前来看,虽然美国民意多倾向停止停摆,但两党仍无明确妥协迹象,因此危机持续延宕、刷新历史纪录的可能性非常大。
党争侵蚀财政制度 危机反复上演
对于当前这场已追平纪录的政府停摆危机,谈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刁大明表示:
此次停摆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联邦财政立法制度在党争极化下持续被侵蚀、彻底衰朽的体现。依据1974年《国会预算和扣留控制法案》,美联邦政府确立了国会“先授权后拨款”的立法程序,明确财年始于前一年10月1日,且需在新财年启动前完成全部拨款立法的规则与流程。
但受两党恶斗影响,至少自21世纪以来的28个财年中,没有任何一个财年能在起始前由国会两院完成所有拨款程序。在此背景下,若两党无法达成覆盖未来数周的临时拨款协议,政府停摆便成为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在党争恶斗的现实下,1974 年法案设定的联邦财政立法程序与时间表已严重脱离现实;而恰恰因党争不断,两党主导的国会根本没有空间或意愿推动新的财政程序改革,最终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政府停摆危机反复上演。
无力解困显政治衰败
多重负面效应加剧
刁大明表示,美政府再陷停摆危机或将刷新纪录,这凸显了美国的政治衰败,其竞争力与国际形象双受损。
美国联邦政府再次陷入关门停摆危机,且存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的可能性。
此次危机是美国政治衰败的重要体现,反映出两党政治精英已根本无法解决美国自身问题,甚至无法保障联邦政府基本运作。
这种负面情况必然将持续削弱美国国家竞争力,持续损害其本就不佳的国际形象,降低全球舆论对美国的总体评价。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