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
11月9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这是总书记连续第四次出席这一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
△2025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广州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这是总书记在主席台上向大家挥手致意。
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终身名誉主席巴赫时说:“相信这届全运会不仅将见证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也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
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融合发展的舞台。以体育为桥、以赛事为媒,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呈现在世界面前。
11月8日,备受瞩目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比赛,也是本届全运会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
骑手们6次跨境穿行而无感通关,这背后是三地的共同筹划和密切配合。赛事组委会开创性采用对人、车、物“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的方式,集成无线射频、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确保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231.8公里的骑行赛道串联起珠海、澳门、香港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勾勒出大湾区山海相连、城脉相通的生动图景。
△2025年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开赛。图为参赛选手经过港珠澳大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11月8日,总书记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共同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乐章。
十五运会的会徽由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绿莲花的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同心礼花图案,体现大湾区同心同源、交融互通;挂环加入港珠澳大桥上标志性“同心结”设计的奖牌,取名“同心跃”,代表三地同心协力、共跃未来。
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同步升国旗、唱国歌;三地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被融入文体展演中,包括粤剧、醒狮、英歌、港乐、广绣、麒麟等岭南文化元素,同时巧妙融入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城市地标,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共生共荣的融合之美。
赛场上,港澳同胞参与国家盛事、主场观赛,见证国家运动健儿拼搏的精神,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十五运会进一步为大湾区体育交流、人民交往和经济协同等领域创造新的机遇。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11月9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掌声热烈。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总书记向大家挥手致意,不时同代表亲切交流,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总书记勉励大家奋力拼搏、再创佳绩,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2025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广州亲切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建设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强调“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新的历史坐标书写下“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绚丽篇章——19个群众比赛项目让普通体育爱好者走进了国内最高体育赛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
如今,全运会已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融合的平台。本届全运会设竞技比赛项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荣誉闪耀的名将等,齐聚大湾区,在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释放激情、挥洒汗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重要部署。以全运会为契机,我们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2025年5月8日,参赛选手在男子定向接力赛中出发。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接力赛决赛在广东茂名高州根子镇举行。
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点燃了经济增长新引擎。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达9700亿元。杭州亚运会赛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超40%;浙江今年已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300余场,亚运红利持续释放。火爆出圈的“村超”与“苏超”,带火文体商旅、盘活地方经济,拉动全域多场景消费。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实现了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达到了1.49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广东广州,“全运号”新能源游船启航。
“跟着赛事去旅行”!本届全运会期间,粤港澳三地精心设计“竞赛动线即文旅路线”,将19座办赛城市的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构筑出一批文体旅融合的“天然场景”。广州“赛事+珠江夜游”,珠海“观赛+海岛游”等,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各行业增收,实现从赛事流量到经济增量的转化。
这是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5年8月1日,市民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澳门赛区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选购。
湾区潮涌,千帆竞发,同心向未来。
十五运会奏响“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协奏曲,在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上写下隽永的一笔。这场体育盛会,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