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巴州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同时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这段时间,博斯腾湖迎来了大批南迁候鸟,成群结队的红嘴鸥、白鹭、天鹅等候鸟在湖面上悠闲觅食。
博斯腾湖迎南迁候鸟 红嘴鸥受欢迎
总台记者卜鹏介绍,在新疆巴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附近,汇集了一群红嘴鸥,这些小家伙是博斯腾湖里数量最多的候鸟之一。红嘴鸥最显著的特征是红色的嘴和脚,它们喜欢集体活动,一般都是成群结队飞行或者浮于水面。它们也是景区里最受欢迎的“明星动物”。
候鸟迁徙 种类多数量大
现在正值候鸟迁徙季,而博斯腾湖是新疆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这里候鸟种类多,数量庞大。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环博斯腾湖区域已记录到鸟类超过190种,每年途经博斯腾湖区域的候鸟数量高达几十万只,其中红嘴鸥、白鹭、天鹅、鸬鹚等候鸟是湖区最常出现的鸟类。
为候鸟提供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
落霞湾区域有大片的芦苇荡,是鸬鹚的栖息地。鸬鹚身体呈流线型,擅长快速游泳和潜水,喜欢以小群体活动,擅长捕鱼。
扬水站区域主要是白鹭和天鹅聚集区,白鹭主要以单独或者小群体活动,擅长在浅水滩捕捞食物。
博斯腾湖湿地拥有60万亩芦苇,为候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
博斯腾湖巡护队
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一幅候鸟聚集点位地图,不仅是候鸟观赏地图,更是当地工作人员年复一年守护候鸟的巡护日志。
晨曦微露,巡护车行驶在博斯腾湖湿地茂密的芦苇丛中,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站长乌力杰·巴特和巡护员一起登上瞭望塔,手持望远镜俯瞰湖面,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站长 乌力杰·巴特:大概有多少只候鸟,我们看一看,回到站里以后,我们在巡护日志上把这个写好。
巡护员在每次巡湖时都会携带望远镜和地图,沿着候鸟聚集的点位依次巡查。他们沿着湖岸线,仔细寻找候鸟的踪迹,记录下种类和数量。
为确保候鸟迁徙途中能量充足,巡护员会在博斯腾湖候鸟聚集点开展不定期投喂行动,将食物均匀撒在浅滩边缘。他们还会根据候鸟的活动范围,调整投放点的位置,确保食物能够覆盖到更多的鸟类。
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巡护员 郭子旭:主要就是食物比较匮乏的时候,我们两三天过来一次。后期巡护的时候也会过来到原来的位置看,看它吃的结果怎样。
博斯腾湖水域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湿地环境复杂。过去,巡护员人工巡湖观测时经常存在监测盲区,后来,管护站建立了野生鸟类观测台和瞭望塔。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巡护用上了无人机,巡湖和观测湿地情况更加方便高效。
每次巡护结束后,巡护员要回到管护站记录下各自的巡护情况。这些工作日志不仅记录着博斯腾湖鸟类的变化,也见证了湿地生态的持续好转。
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站长 乌力杰·巴特:我们每天用巡护日志可以记录下来候鸟迁徙的数量,还有前期和后期候鸟迁徙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博斯腾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各种候鸟创造了适宜生活的家园。如今,博斯腾湖已成为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的重要栖息地。
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站长 乌力杰·巴特:我从小就在这湖边长大的,对博斯腾湖有很深的感情。生态好了,野生动物鸟类多了。博斯腾湖的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我自己挺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