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政府正在逆转此前在保护气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欧洲在深入思考如何以及以何种速度迈向绿色未来之际,一些新兴经济体正紧紧抓住中国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供应大国这一重要契机,加速向绿色发展转型。
近日,《纽约时报》晨间新闻简报聚焦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其他国家的帮助,指出新兴经济体绿色发展成果斐然:
巴西、印度和越南等国正在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
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等较为贫穷的国家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从燃油汽车过渡到电动汽车。
石油大国尼日利亚计划建设其首个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厂。
摩洛哥正在打造一个电池中心,为欧洲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近年来已将其一半以上的公交车队实现电动化。
而这些成果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绿色成就》报道截图
中国做对了什么?
这个答案并不复杂:降低绿色技术成本,再帮发展中国家把工厂建到家门口。
文章称,中国除了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同时在这些国家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生产上述产品的工厂。自2011年以来,中国持续加码投资,近2500亿美元的投资中,大部分流向全球南方。
尽管大多数国家目前仍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获取能源,但中国提供的资源和技术,减少了这些国家对进口高价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推动了他们的经济发展。
报道截图
角色互换:发展中国家成气候行动新力量
文章援引一位环保领域研究员的观点称,新兴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重要且积极。
新兴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其中贫困人口也最多,而且它们的能源需求还在持续增长。如果这些经济体做出改变,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安全。”
报道截图
十年前,美国和欧洲还在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正在给地球带来好消息。
例如,印度最近宣布,其一半的电力需求现在可以通过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比其在《巴黎协定》中设定的2030年目标提前了五年。
此外,埃塞俄比亚已经禁止进口新的燃油汽车。尼泊尔降低了电动汽车的进口税,使其价格比燃油车更便宜。巴西正采取措施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到当地建厂。
《纽约时报》点评称,这是一种风向的转变。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