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周刊》15日的一篇文章关注到中国的消费增长。文章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向消费转型的宏大叙事中,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事实上,一场更为静谧的变革正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五线城市悄然发生。

《巴伦周刊》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说,这些较小的城市可能是中国家庭支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些分析人士称之为“无声引擎”。一家咨询公司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内陆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在一些对消费驱动型增长至关重要的品类和渠道中表现优异。
文章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持续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并一直在寻求内需引擎。那些较少被关注的小城市或许能提供一条更新鲜的增长途径。
文章分析指出,这些城市的发展势头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驱动。首先,数字商务和社交商务在内陆城市的渗透率依然强劲。其次,小城市较低的住房和生活成本,使得消费者有更多预算用于其他支出,例如电子产品、耐用品和国内旅行。此外,加速的“新型城镇化”和实体物流升级,扩大了中小城市的消费渠道。
文章注意到,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在十年前就写道:“我们预计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将大幅增长……它们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整体消费市场的引擎。”当前的数据表明,这一论点开始结出果实。
文章说,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信息很明确:中国下一个消费前沿可能不在沿海大城市,而在内陆小市场。它们的增长故事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并非戏剧性的反弹,而是缓慢而稳定的增长,或许能对整体消费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无声引擎”或许不会轰鸣,但它可以持续运转。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
编译|李琳
签审|王昆鹏
监制|蔡耀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