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新的军事机动性条例及欧盟国防工业转型路线图,旨在提升欧盟跨境军队、装备和军事资产调动能力,加快国防工业现代化,推动在2027年前建立覆盖全欧盟的军事机动区域,以使欧盟更接近建立“军事申根区”。

欧盟委员会官网新闻稿截图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材料显示,军事机动性条例将通过消除监管障碍、建立紧急框架、增强交通基础设施韧性等措施,提升军队和军事装备在欧洲境内的运输能力。据悉,欧盟将制定首个欧盟层面的军事机动统一规则,将跨境军事运输审批时间缩短至最多三天。

欧洲新闻电视台(Euronews)网站报道说,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军事机动性条例,成员国对跨境军事运输的审批时间将缩短至和平时期的三天以内、紧急情况下仅需六小时。
欧盟“不得不”的选择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
欧盟推动建立“军事申根区”并非临时举措,旨在应对其面对的外在安全威胁,提升危机解决能力,是实现“欧洲防务自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欧洲愈发意识到无法依赖美国,必须实现安全自主以维持整体性和独立性。
此举将提升欧盟成员国的应急能力,优化军事调度和行动的效率,解决跨境军事调动审批繁琐、耗时过长的问题(如德国向波罗的海国家运送物资需一周以上),强化成员国间的军事协同,形成更紧密的防务合作机制。
建立“军事申根区”面临阻力与挑战
不过,在“不得不”选择的背后,推动建立“军事申根区”,欧盟还面临着资金等多层面的挑战和阻力。

欧盟新闻(Eunews)网站报道截图
欧盟新闻(Eunews)、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等机构的文章均指出,在欧盟委员会这项新的军事机动性条例中,涉及大量跨境基建升级措施,预计将耗资1000亿欧元,这将成为相关计划实施时面临的重要障碍。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文章截图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
升级关键交通走廊的军民两用功能、保护战略基础设施等措施需要大量资金,但成员国在“由谁出、出多少”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各国交通基础设施(如桥梁、机场)、军事及其运输装备标准差异大,协调难度较高。
跨境军事行动会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问题,以东欧国家为代表的部分欧盟成员国更加注重防卫的自主性和主权独立性,这导致合作阻力加大。
据了解,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这项军事机动性条例还将提交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审议。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将加深
除新的军事机动性条例外,欧盟委员会19日还发布国防工业转型路线图,提出四个核心优先方向以加速欧洲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即支持投资国防企业、加速新技术研发、拓展获取国防能力渠道、培养维持欧洲技术优势所需技能。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
欧盟希望通过推进科技与防务的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无人机、航天等前沿技术在军事能力中的应用,加速欧洲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和自主化进程并带动经济增长。这一趋势将增强欧洲整体安全,同时将削弱美欧长期存在的军事-工业合作关系。
美国政府希望其欧洲盟友增加军费开支,采购更多美国军备,以维护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而欧盟却在追求“战略自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将导致美欧过去的安全依赖关系逐渐松动,成为影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长期结构性矛盾。
来源 | 总台环球资讯
记者 编辑 | 单姗
签审 | 杨卓英
监制 | 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