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广袤大地,中国产业新动能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长三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每分钟2万组数据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流动调度,平均8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线奔向全国各地;同一时刻,珠三角的灯塔工厂里,定制一辆汽车有10万种个性化选装方案、100多个颜色实时切换;东部沿海的保税园区,跨境数据高速奔涌,仅一秒钟就能完成一单核验通关,让中国制造沿着数字导航快速通达全球。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多次深入工厂车间、走进生产一线,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投用,64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落地运营,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扎根生长,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今年以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跑出“加速度”、不断焕发“新活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超过八成的钢铁企业建成智能集控中心,一半以上的煤炭产能实现数字化开采,纺织行业重点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了60%。就在不久前,代表我国制造业最高水准的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正式对外公布。这份涵盖了钢铁、石化、消费品和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名单,将率先探索全球敏捷定制等特色制造新模式。
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近30%,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增长近70%,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加速布局,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当前,各地正紧锣密鼓谋划“十五五”产业发展新图景。湖南省拿出500亿元为全省189万中小企业注入资金支持,重点聚焦钢铁石化、轨道交通等13条重点产业链。在安徽,正加快布局实施“千家场景”行动,向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企业主动敞开大门,将释放超过1000个政府机关应用场景,让创新技术加速迭代落地。
“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放在战略任务的首要位置。锚定这一方向,不断以创新绘就产业新篇,以实干筑牢强国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