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全球媒体聚焦 | 英媒剖析:中国如何赢得城市“降噪战”?
2025-11-25 07:37:3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磊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城市正在经历一场“静音革命”——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和系列降噪措施落地,北京等大城市的噪音污染显著改善。

1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作者以亲身体验为切入点,分享了她对北京城市环境的观察。作者说,在搬到北京几个月后,她意识到自己睡得比多年来都要好。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城市环境中,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作者说,在她居住过的各个城市中,早已习惯了清晨被汽油或柴油车辆的轰鸣声吵醒。但是北京不同。自2016年她首次访问北京以来,这里和许多中国其他城市一样,街道似乎明显变得更安静了。

  作者分析,这十年间最大的变化是电动汽车的崛起。电动汽车在城市规定的低速下行驶时,噪音水平更低。研究表明,电动汽车驾驶员也倾向于更平稳地加速和刹车,心理学家将这种差异归因于更安静的车厢带来的平静氛围。这引发了一个思考:作为世界上电动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否正在展示一个噪音污染最终得到解决的未来?

2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援引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噪音污染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的噪音污染情况正在稳步改善。2024年,全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5.8%,夜间达标率为88.2%。具体到道路噪音污染,昼间达标率从2016年的92.6%上升到99.4%,夜间达标率从50.5%上升到76.3%。

3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称,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建筑工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已经减弱。城市规划者一直在默默努力降低噪音。去年,中国铺设了3200万平方米的降噪路面,安装了83.3万米的隔音屏障。地方政府设立禁止鸣笛区,禁止重型卡车进入市中心,并在公园内安装噪音监测装置,提醒人们注意过于喧闹的活动。

  文章注意到,针对一些与“社交活动”有关的噪音——喊叫、音乐和邻居的嘈杂声,中国也在采取行动。比如,江西省开展了针对KTV等娱乐场所的噪音污染联合执法行动,减少噪声扰民。

  作者在文章最后感慨,那些为应对城市噪音而精心搜罗的专业耳塞,如今虽仍是旅途必备,但在北京的家中,它们却已长久地“退居二线”,安静地躺在抽屉深处。

  来源 | 总台环球资讯

  编译 | 李琳

  签审 | 王昆鹏

  监制 | 蔡耀远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