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近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德国《星期日世界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德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稳定和自由贸易》,全文如下:
2017年已经到来,而我们跨入的是一个更加动荡和更加难以确定的世界。一方面,地区危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交织难解。美国大选将带来大国关系新一轮巨大变化,国际安全和政治格局面临新一轮深刻调整。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黑天鹅”事件频发的真正原因是“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世界往何处去,是开放还是保守,是合作还是封闭,引发各方深刻反思。
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历史证明,开放会给中国带来发展和繁荣,保守和自我孤立只能导致落后和贫穷。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中国绝不会关上国门,而且会越开越大。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进程,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已经使我们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紧密交织,相互依赖。国际社会已经是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图阻止全球化是徒劳的,封闭孤立甚至以邻为壑更是有害的。我们需要的是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中国将积极推进全球化经济治理。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大大推进了国际共识,全球化经济治理取得新的成果。中国和德国密切合作,为此做出巨大贡献。全球化治理应该以开放为导向,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合作为动力,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这一构想把活跃的亚洲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紧密相连。三年多来,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中国的发展同欧洲各国发展紧密结合。18个欧洲国家已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7个欧洲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中国加入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截至2015年底,中欧之间已开通16条贯通欧亚的班列铁路,已运行1260多班次,年运送货值近50亿美元。
中国始终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力量。2015年中国贡献了世界经济四分之一的增长。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稳定在6.7%,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中国方案、中国服务以及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持久拉动力。
中德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在当前形势下,两国加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可以向世界发出合作、和平与稳定的积极信号。中德同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国。两国更应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明确反对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德互为各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1600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0%。德对华出口相当于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2015年德国三大汽车厂商在华市场份额约30%,其中大众在华销售车辆占全球45.2%。目前,德企在华共8200余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大多数德企在华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利润。中国对德投资刚刚开始,存量不足80亿美元,占外国对德直接投资的不到1%。中方将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提供更多投资机会。我们也期待德国对中国投资采取更多包容和开放态度,采取更多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照顾彼此关切,解决贸易摩擦。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前不久,德国从中国手中接过G20主席国的接力棒,在新的一年,中方作为G20“三驾马车”成员,将大力支持德方主办一届成功的汉堡峰会。我们期待着与德方继续保持密切合作,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创造新机遇,向世界发出更多合作、开放、和平、共赢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