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智慧管理垃圾分类 利用好回收资源

来源:国际在线2017-03-13 10:13:11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觉眠)扔垃圾是每个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情,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经是大城市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用互联网方法来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两会代表们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他们今年又有什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环卫工人陈腊英对垃圾分类问题最为关注,她说:“今年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我今年的建议也是这个方面,我也希望能在全国推广我们杭州的经验。” 

  陈腊英介绍说,杭州市民现在在家中就把垃圾进行分类,分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在丢到小区垃圾桶的时候,需要用手机扫垃圾桶上的二维码,一扫,后台就知道是哪一户在丢垃圾,而且垃圾袋上也有二维码,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是谁家的垃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垃圾投放的可溯源性。很多社区也有鼓励性的措施,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会在月末得到洗衣粉一类的奖励,虽然奖品不大,但是对鼓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却可以起到一定积极推动作用。

  陈腊英所在的市环境集团也开展上门收纸箱塑料水瓶一类的可回收垃圾的服务,被称为“垃圾快递员”,以此从源头分类减量。 因为职业的关系,在五年的人大代表履职中陈腊英持续关注垃圾分类问题,这次她的建议也与此有关。 

  陈腊英说:“我拿来一个建议,是推动垃圾三化四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垃圾分类制度关系到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陈腊英认为,垃圾分类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是个细致的、长期的工作,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垃圾投放、收集、处置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全流程的监管。从2015年开始杭州开始推进智慧垃圾分类,开展二维码、物联网等智慧手段来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目前,全市已有127个小区开展了智慧垃圾分类试点,用积分奖励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完成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而分类的目的是要把资源再回收利用,通过智慧管理实现节约社会资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说:“我们还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垃圾中有用的东西要利用起来,不能都烧掉,一个是怕污染,一个是怕浪费资源,垃圾分类处理就是一个节约资源,最大化利用资源。”

  蒋省三介绍说,之前垃圾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是拉到焚烧场,大量焚烧,很少分拣,造成了浪费,所以应该通过垃圾分类对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再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可以再次被利用。但是目前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这两张网没有融合连接在一起,前端做好了,后端没跟上。蒋省三这次提出的建议就是把两网融合在一起。

  蒋省三说:“目前,垃圾的收集分拣和资源再利用这两张网是不融合的,所以不能形成完整的闭合,我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呢,因为有效地做到垃圾减量化、垃圾分类制度化,就必须把两网有效融合起来。”

  蒋省三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尽责尽力,政府应出台措施来保证两网融合,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利废企业也要参与进去,可以考虑PPP方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记者注)与政府合作。不少代表这次也提出,要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管理规范,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培育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市场;加快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也有代表表示,在恰当的时候可引入垃圾按量付费,垃圾越多,付费越高,实现从源头减量。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