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美好家园 ——甘肃多措并举做实做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2022-05-11 14:13:22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赵春晓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美好家园——甘肃多措并举做实做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近年来,甘肃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处置重大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防减救”体系不断健全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中部及南部地区地质破碎、生态脆弱,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任务重、压力大。

  面对严峻形势,甘肃持续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迅速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建设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甘肃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省市县组建应急管理部门,乡镇建立应急管理办公室,村级设有应急管理室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形成了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资源统筹整合,甘肃在全国率先实现安全生产、消防管理、森林防火三个应急指挥平台联通,实现应急与水利、自然资源、林草、气象、地震等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自上而下,重构减灾委和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应急等应急指挥机构,理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实现“防”与“救”责任链条无缝对接。

  按照“一主一副、一专多能”思路,支持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队伍招录指挥人员、消防员、政府专职队员4500余名。制订省级救援队伍建设大纲,加强装备更新和专业训练,拓展了包括水域、山岳、地震等重点领域的抢险救援能力。

  同时,甘肃持续推进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应急部门侧重监测预警、调动力量实施抢险救援,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地震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联动工作机制。

  在此过程中,应急部门与交通部门建立应急救援车辆快速通行协同保障机制;与水利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工作会商、预警信息发布、防汛隐患共查、应急救援联动等五项机制;与驻甘部队、武警部队建立事故灾难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在重大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和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空中救援能力,省应急管理厅与金汇航空签订空中救援协议,多次开展演练和实战投送。安排专项资金在重点区域建设航空救援起降点,提升了航空救援能力。

  2020年陇东南特大暴洪灾害抢险救援,省减灾委、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学调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动用航空力量投入抢险,及时组织人员避险转移,解救被困的78名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了人员伤亡。

  “防减救”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有效推进了统一权威高效的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效落实

  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前提是见事早、出手快、反应迅速。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完善的预防体系、科学的应对举措、及时的救助安置,都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翻开甘肃防灾减灾救灾大事记,每一次面临灾害事件时,甘肃都坚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放在首位,推动应急救援、救灾保障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按照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制定贯彻措施,细化分解任务,全力抓好落实;

  ——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要求,确定安全水平巩固提升、应急能力稳步提升、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三大目标”;

  ——建设专业化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科学化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化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实战化应急指挥体系、专兼结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民性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

  同时,甘肃连续三年召开省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全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把防灾减灾救灾与安全生产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与各市州党委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三位一体”目标责任书,细化目标任务,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具体任务落地见效。

  定期召开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减灾等专题会议,对具体工作作出部署。

  成立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厘清“防”与“救”的关系,发挥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综合协调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制定贯彻措施,细化分解任务,全力抓好落实,确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落到实处。”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

  重点防灾工程建设持续推进

  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是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自然灾害防治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甘肃持续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等“九大工程”。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方面,2020年自然资源部门下达资金2771万元,实施3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发改、林草部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森林资源培育项目、草原资源培育项目。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方面,完成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总干渠、干渠隧洞300公里;开工建设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基本完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新建堤防、护岸及护坡278公里;将8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纳入《全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方面,甘肃全面开展农村危房排查鉴定和全面筛查,建立了全省存量危房台账;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下达“两州一县”补助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十三五”时期,更是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方面,甘肃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争取中央和安排省级投资29.29亿元,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搬迁避让等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230处;结合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1.65万户;完成全省86个县市区地质年度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及动态调查;新建47处专业监测点,维护升级293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完善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骨干监测网络。

  国家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方面,积极争取应急管理部支持,在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国家应急救援中心西北分中心,重点建设集综合救援、实训演练、物资储备、航空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救援基地。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方面,省应急管理厅会同主要涉灾部门编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1个综合+6个单项”监测预警专项工程建设任务和职责分工。自然资源、水利、气象、地震、林草、农业等部门在各自行业建有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持续完善提升。

  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方面,先后争取资金开展市州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按照工信部要求,省应急管理厅加强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指挥能力建设,为救援队伍配备6套宽带自组网基站等应急通信装备,建设空天地一体、韧性可靠的指挥通信体系;省工信厅推广现代化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协调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加快国际通信专用通道、5G网络基站建设,为各种类型救援提供保障服务。

  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方面,整合应急、自然资源、水利、地震等部门的技术机构和专业力量,组建甘肃省应急技术研究院;分级分类建立5.8万余个覆盖基层一线农户、企业一线职工的安全和应急微信工作群,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引导。

  面对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甘肃始终积极作为,一项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落实,有效筑起了一道道“防洪坝”,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