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奋进实干 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2022-05-16 09:09:50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赵春晓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奋进实干 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实施工业强省、产业兴省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业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工业经济呈现量增长、质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政策体系逐步完备 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省积极谋划构建工业领域现代产业体系,出台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7%;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两年平均增速45.4%。

  同时,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省级领导担任链长的领导机制,制定链长制工作规则,推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

  筛选65条细分产业链,3批次认定53户链主企业。谋划提出重点产业链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80个,总投资856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省通过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1年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240项,总投资672亿元;两批次培育认定智能工厂7户、数字化车间35个。累计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1户、绿色园区6家、绿色供应链1家、绿色设计产品13种。

  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一体推进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纳产业发展,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8%、38.2%和15.8%,比规上工业快9.9个、29.3个和6.9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促进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截至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51%、47.8%和43.2%。全省累计建成18562个5G基站,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庆阳华为云计算服务中心等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两年,甘肃省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深入推进涉企政策“不来即享”,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甘肃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增就业的重要支撑。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聚焦“做大总量”,实施稳增长、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行动;聚焦“盘活存量”,实施“三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聚焦“提高质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聚焦“引入增量”,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聚焦“增强能量”,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做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体系更加完备,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向好、争先进位。(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