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省商务厅: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2022-08-02 09:30:11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李金秋

  原标题:省商务厅: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商务厅闻令而动,完善机制,创新手段,与各地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履行生活物资保障组牵头职责,全力确保生活物资供应。

  构建协同保供机制

  疫情发生以来,省商务厅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紧密协作畅通保供运输渠道;与邮政管理部门建立配送人员管理机制;与兰州等有疫情地区每日视频会商,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与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全天候调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高效运转的保供工作机制。省商务厅班子成员及有关处室负责人24小时在岗,闭环运行。印发《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启动市场应急保供机制。紧急筹措706万元专项支持重点市州市场保供。

  夯实保供支撑体系

  省商务厅对全省16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大类生活必需品批发价格、交易量、库存量实行日监测、日报告。在兰州市构建由1个一级批发市场、6个二级批发市场、14家超市161个网点、43个中央厨房、42家电商平台组成的兰州市核心保供体系,“一对一”联系服务,确保保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联合兰州市和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组成3个工作组,进驻重点保供企业,盯紧落细保供和防疫措施。18名干部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做好一线信息收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

  稳定源头市场供应

  省商务厅将兰州高原夏菜中心划分为12个工作区域,派驻工作组进驻24小时蹲点值守,确保各区域人员按区作业,不交叉流动。对商户和工作人员严格实行闭环管理,省外运输车辆一律“不见面交易”(车辆消杀后更换司机驶入园内装卸),省内运输车辆提前报备、“一扫四查”。保供货品集中组货、分包配送。同时,制定应急预案,设置转移备用市场,做到有备无患。疫情期间,兰州高原夏菜中心蔬菜日均调入量、销售量稳定在1700吨左右,库存量维持1万吨上下,为全省特别是兰州市保供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挥中央厨房保供作用

  疫情发生后,省商务厅精心筛选保供企业。全省确定78家(兰州市43家)防控措施到位、食品安全达标的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中央厨房餐饮配送服务。明确工作流程,建立工作专班,细化订餐配送、人员管理,实地督促企业落实闭环管理、设施设备和车辆及时消杀等措施,指导企业合理确定配送半径,确保配送安全。7月19日以来,兰州市中央厨房企业保障集中隔离点、中高风险社区和医护人员、志愿者用餐需求,累计配送各类主食35.2万斤、快餐盒饭128.4万份,成为保供一线的“主力军”。

  畅通线上线下配送

  省商务厅向社会推送103家电商保供平台(其中兰州市42家),采取基地直供、同城配送、社区团购等无接触方式开展配送服务。7月19日以来,兰州市电商平台累计成交116万单,14家保供超市线上成交12.9万单。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开辟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发放通行证800多张,保供车辆优先放行、快速通行。高中风险区配送到指定接货点,由楼长组织志愿者分送到户;低风险区由楼长和志愿者引导居民定点错峰自取。多渠道、多方式融合,有效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

  巩固疫情防控成效

  多次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宣传防疫保供的政策措施、工作成效,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全媒体首发、转发保供稳价相关报道9792条(次),多角度、多层面推介保供企业名单、采购流程,方便群众采购。

  省商务厅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深入总结此次疫情保供工作的经验,借鉴外省市保供工作案例,结合甘肃省实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提升。一是形成一个保供方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拿出一个务实、管用的应急保供方案。二是健全一套保供机制。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优化工作机制,建立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反应迅速、协同高效的应急保供机制。三是培育一支保供队伍。紧盯兰州高原夏菜中心等“源头”批发市场,农贸(集贸)市场、社区超市、中央厨房、电商平台等龙头保供企业,快递配送、外卖小哥等重点服务人员,加强协同管理,打造一支应急状态下的保供队伍。四是设立一项保供资金。协调财政部门,列支专项经费,用于疫情、自然灾害等应急保供。五是表彰一批保供先进。由商务部门牵头,对市场保供先进单位、企业、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