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筑对外开放平台 建设贸易物流枢纽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桥头堡”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引擎
建设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打造贯通欧亚的物流集散地中心,是我市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被列为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重点项目。它的建设,不仅融入到兰州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影响着这座城市前行的方向。
“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加快对外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2016年省委、省政府批复成立了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出口加工为三大主导产业,是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建亮说。
据了解,兰州国际陆港作为甘肃国际陆港龙头,覆盖全国、辐射亚欧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是全国九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二十一个物流节点、十八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兰渝、兰成六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连霍、青兰、兰海、京藏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兰永一级公路在此汇聚。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从无到有,应运而生,成为甘肃乃至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甘肃开放发展的新名片。兰州从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桥头堡,成为兰州甚至甘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兰州陆港开放平台、物流枢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兰州陆港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作为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主枢纽纳入2019年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被评为全国首批12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陆港成为国家指定的对尼泊尔开放的三个内陆港之一,并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成为兰州陆港发展史上的鲜明坐标,标识着兰州陆港从启动建设到初具规模到显现效益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兰州陆港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向未来的坚定信心。
“面对地处内陆、开放资源紧缺,物流基础薄弱、约束条件趋紧的不利局面,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危机意识,不断自我加压,走出一条‘发运特色班列,打造品牌线路’的创新发展之路。”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口岸外经处处长杨志君说。自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0余个,完成投资约168亿元。核心功能项目全面建成,京东、申通、中外运、捷时特等96家实力物流企业入驻,与曹妃甸港、钦州港、山东港等12个海港合作建设内陆无水港。
先后开通了中欧、中亚、南亚、中吉乌和西部陆海新通道“4向5条”国际贸易通道,累计发运国际班列998列,68326标箱,货值约104亿元,货重约93.5万吨,园区贸易额突破60亿元,货运吞吐量突破6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突破2亿元,累计进口平行进口汽车306辆。
杨志君认为,当前,兰州陆港“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综合枢纽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
站在西固新城镇蝎子尾向东眺望,铁路延伸,各种货运车辆来回穿梭,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而是一个向西开放的大平台、大口岸。
兰州陆港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主枢纽为契机,不断加强枢纽间合作,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与义乌陆港合作打造义乌—兰州双循环联动枢纽,推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累计发运义乌—兰州中欧班列16列。与山东港、天津港和连云港等港口开展合作,巩固提升陇海大通道整体效益,推动省内化工原料、制造业产品和“甘味”特色农产品走向日韩市场。与北部湾港深度合作,发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249列。与天津港合作成立汽车贸易公司开展整车进口业务。深化与兰石化、中石油西北化工销售等企业合作,发挥基础库作用,做大做稳基础化工原料的集散分拨。深化与中工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尼泊尔物流园区和海外仓建设,与中白工业园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打造物流配送、市场拓展的全产业链姊妹园。与普洛斯集团合作,引入优质客户,共建兰州陆港—普洛斯管理物流园。与连云港港在打造集疏运平台、发展干支配业务、完善产供销链条上开展合作,合作设立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友好园。
沿着黄河一路西行,兰新线贯通,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交通要道汇集,这里成为多式联运聚集地和结合点。对于快马加鞭一路向西的人们和物资来说,兰州国际陆港不仅是栖息地,更是中转站和加油站。(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