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昆明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期自2022年8月至2025年7月。
今年,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任务,官渡区紧扣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的建设要务,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发展创新,推动人才和区域建设。
官渡区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维权站揭牌仪式
全省首个“检察+侦查+行政+企业”四位一体知识产权协同机制
2022年4月,官渡区市场监管局与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联合推动深化监管、执法、司法衔接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行刑衔接;建立联合执法办案机制,构建监防大格局;构建“检察+侦查+行政+企业”四位一体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领域监管执法协作效率,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截至目前,已经查办商标侵权案件94件。
商标有效注册量位列全省前列
官渡区加大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促进和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创新创业工作,提振企业信心。近三年来,官渡区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年均增长分别为31%、66%,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省、全市县域中位列第二。
截至2022年7月底,全区发明专利有效量268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55737件,均位列全省前列。全区累计引导培育区内企业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116家。2020年,辖区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用新型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银奖。
“古渡渔灯明、版权伴你行”版权保护启动仪式
率先探索“十二进工作法”官渡路径
官渡区探索知识产权宣传服务“进自贸区、进数字港、进商城、进市场、进园区、进企业、进协会、进商会、进网站、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工作路径,开展“第六届官渡区企业知识产权交流论坛”,邀请了官渡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优势企业代表等参加交流;在官渡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培训暨昆明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
官渡区率先在商贸市场、辖区街道等设立16个知识产权工作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畅通企业反馈侵权问题途径,围绕官渡区产业布局和发展,在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东聚汽配城、官渡科技创新创业园、云南康乐茶文化城、昆明滇创铭泰孵化园、官渡电子商务产业园、官渡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云子博物馆等地建成知识产权工作站。
打造“互联网+宣传服务”线上线下官渡模式
官渡区以线上线下融合互补、交叉覆盖工作模式,推进知识产权宣传及服务,线上通过视频讲座、直播培训、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及咨询答疑,面向全区广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线下通过定期进商城、进市场、进企业开展专场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维权咨询、申报指导等服务,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或悬挂宣传标语、开展线下咨询、执法检查,整合现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检察系统线上受理平台及线下服务窗口资源,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维权运营服务。
官渡区“知识产权大课堂”专题培训会
率先构建“1+1+1”“三位一体”官渡特色联动机制
官渡区依托优质科研院校及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机构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校的互联互通“1+1+1”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专家进官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智库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及实务论坛,推动官渡区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效,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依托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官渡区支持行业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司法队伍专业化能力。在社会共治层面引入有专业知识、有社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鼓励其参与到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调解、案件代理、维权应对指导和普法宣传等工作中,共同夯实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构建知识产权社会共治新格局,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环境。
倾力打造“官渡知识产权大课堂”服务品牌
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是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官渡区为充分响应创新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和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区域重点特色产业布局,官渡区在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东聚汽配城、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官渡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协会、商会常态化举办“知识产权大课堂”专题系列课程培训。
截至目前,企业及经营户代表已有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辖区企业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能力,为自贸区开展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知识产权大课堂专题系列培训活动将在企业、市场、行业协会持续开展。(文/图 栗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