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寿菊盛开 群众增收忙
村民在万寿菊种植基地务工
金秋时节,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通甸村广袤的田野里,一朵朵绽放的万寿菊,成为高原坝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行走花海,拍照打卡;村民背挎背篓,采摘花朵,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风调雨顺,万寿菊长得好,我们已连续干了一个月了,一天最少能赚100块钱呢。”正在地里采摘万寿菊的64岁老人和桂庆喜滋滋地说。自打村里种上万寿菊,村里的老人有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活计,往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通甸村海拔2400米,地处高寒山区,传统的玉米、洋芋、芸豆种植业经济收益低,群众增收难。2021年,和应华当选为通甸村党总支书记后,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成了他和新班子成员的心头大事。他带着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到昆明、曲靖等地调研学习后,决定种植万寿菊。
“万寿菊环境适应能力强、花期长,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入药、食用,提取天然黄色素,用途广泛。”和应华说,通甸村田野平旷,土壤肥沃,具备万寿菊种植的良好条件。通甸村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与一家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签订收购合同,村集体合作社担保,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整合流转闲置土地400亩种植万寿菊。
刚开始动员种植的时候,村民顾虑很多,和应华先行先试,自己带头种,发动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种。去年,通甸村400亩万寿菊喜获丰收,来旅游观光的人数达2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收益达8万元。村民看到了万寿菊种植带来的可观收益后,今年,89户农户自愿流转自家土地参与万寿菊种植,万寿菊的种植规模也因此扩大至1000亩。
通甸村党总支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搬到万寿菊种植基地,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群众积极学习万寿菊种植、管理技术。
万寿菊种植管理周期长,从整地育苗、除草施肥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村里年纪大、身有残疾而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有了就近务工场所。“村民有流转土地、采摘万寿菊、工厂务工3份收入,每人每年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通甸村万寿菊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金寿说。
村民李育春的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两个老人和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因为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不能外出打工赚钱。万寿菊基地建成后,李育春到基地务工,日子逐渐好转。“每天收入100元,一年可以干10多个月。发展万寿菊种植,帮了我大忙。”李育春说,现在,村里又建了万寿菊加工厂,她可以一年四季务工,收入有了保障。
目前,通甸村万寿菊种植基地已带动易地搬迁群众用工1500余个,邻近村群众用工3500余个,今年已支付农民工工资50余万元。
“去年,通甸村万寿菊只销售花朵,今年建工厂尝试初加工,扩大村集体经济效益,拓展村民务工增收新途径。村集体收入到年度预计可达10万元。”和应华说。(云南日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卢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