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金融赋能稳经济 项目激发新动能
2022-11-23 10:09:44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金融赋能稳经济 项目激发新动能——兰州银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压舱石”,也是金融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在政策引领下,兰州银行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通过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有力支持了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截至9月末,兰州银行各类项目贷款余额622.44亿元,已占到全部公司类贷款余额的41%。

  靠前发力 加大重大项目金融支持

  立足当前经济形势,兰州银行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聚焦加大信贷供给、纾困市场主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重大项目及减费让利等方面,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积极践行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甘肃省重点项目“三个清单”确定后,兰州银行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成立重点项目推动工作小组,对名单进行逐个梳理,并根据“划片包干”原则下发各经营机构逐户对接、及时跟进。结合实际,兰州银行创新推出重大项目“三库”营销管理法。截至9月底,2022年共审批重点项目77个,授信金额253.6亿元,贷款余额158亿元。

  今年,兰州银行将源头活水注入乡村振兴,为甘肃德华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产业化建设项目、甘肃金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园项目发放贷款1.58亿元。积极响应“交通强省”建设,为陇漳、定临、通定、连霍等高速公路项目发放贷款10亿元。输血重点民生工程,为张掖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武威肿瘤医院整体搬迁及功能提升项目发放贷款1.86亿元。在保障项目施工进度按计划有序推进方面,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项目、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发放贷款6亿元。

  服务主场 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各类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已成为兰州银行发力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 “四强”行动的主战场。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是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也是兰州陆港“五大核心功能”项目之一。为支持该项目建设,兰州银行提前介入辅导、专人项目跟进、倒排关键节点,以债贷联动、项目贷款等方式,2021年至今累计为项目发放贷款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以氧化铝、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作为主要物流业务对象的全国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兰州银行聚焦的重点之一。今年以来,兰州银行细化行业营销指引及信贷政策,建立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名单,对纳入名单的匹配多项差异化支持政策,有效加大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甘肃交设智远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主要从事智慧交通产品的制造与销售。在该公司面临兰州新区智能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资金出现缺口时,兰州银行有针对性地提供“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综合授信支持,截至目前已投放7000余万元贷款。

  着眼绿色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今年下半年,甘肃省重大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召开后,兰州银行立即确定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信贷投放策略。为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提供了“直通车”式的绿色服务通道,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评估、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并在利率上给予重点倾斜优惠。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废副资源限制瓶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兰州银行坚持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覆盖面。在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中明确全年绿色信贷发展要求、支持重点和管理措施,引导和鼓励分支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客户管理,严格实行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总分联动设计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并推动合作落地。积极融入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为兰州新区“绿金通”平台企业指定次数最多、授信总额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87.83亿元,较年初净增39.03亿元。

  面向未来,兰州银行将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领域资源投入力度,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支持。(文 王纯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