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云南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云南自贸区
西双版纳曼远村融合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
2023-01-06 09:05:12来源:云南日报编辑:张科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曼远村的计划

西双版纳曼远村融合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_fororder_306

手工纸作品展示

  世代繁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傣族村寨,都保留着一片被称为“竜山”的原始密林。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曼远村民小组也不例外,35亩“竜山”俯视着整个村寨,作为曾经的唯一水源地,哺育着村民们世代的生活与生产。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历年来,曼远村秉承着这样的生态文化观与大自然共处。自2015年起,曼远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到了一条特色和谐的发展路径,为探索土著民族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了有价值的方法和经验,为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曼远样本。

  回归的铁刀木和芒果树

  “竜”在傣语里为“神圣”的意思,“竜山”在傣族人的心里是不可侵犯的地方。“保护‘竜山’里所有的动植物,就是保护寨子的平安和健康。”曼远村支书岩罕尖对世代传承下来的嘱托深信不疑。

  在曼远村的“竜山”里,分布有箭毒木、龙果、香糯竹、泰竹、大蒲葵等10多种珍稀物种,还有300多种野生和栽培热带植物。这个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同时承担着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竜山’森林里的林木都不可以砍伐,即使是掉落的枯树叶,也要让它自然腐化。”岩罕尖说。

  很长一段时间,“竜山”在当地人的保护下,始终是一片未经闲人踏足的原始森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种植业在陆续发生改变,“竜山”也未能幸免。曼远村的“竜山”随着经济林的扩张曾退化到不足三分之一。

  “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变差了、绿水青山不见了、气温升高了、降雨减少了、山泉溪流断水了、野菜难找了、药用植物不见了、祖祖辈辈种下的铁刀木林也被砍光卖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热带生物多样性宝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植物学家裴盛基说。

  2015年,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由裴盛基带队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团队来到曼远村开展“竜山自然圣境”保护项目,村民们在项目组的帮助下成立了保护小组,主动退耕部分橡胶林,开始恢复“竜山”森林植被,在退耕还林的“竜山”上重新种上了野芒果、铁刀木等2000多棵乡土雨林树木。

  “敬畏自然的传统又回来了。”岩罕尖说,“我们是在雨林生存的人,不能脱离开雨林生活,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和雨林和谐共生,才是我们长久生存下去的方式。”如今,曼远“竜山”已恢复至35亩,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重点保护区域。“竜山”脚下,100余棵野生芒果树被当地人称为“蒙搭”,树龄约有300年至600年,每年仍能结出酸甜的果实。

  在非遗传承中接续生态保护

  曼远村是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的取景地之一,节目播出后,曼远接待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玉康的傣族造纸体验庭院是游客感受曼远生活的首选地之一。体验的场所也是玉康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吊脚楼的一楼延伸出宽敞的庭院,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盆花。

  “大概有20多种。”玉康说,种植盆花是源于2017年,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园在曼远村挂牌,村民们纷纷加入“庭院种植示范户”,开始在自己的家里种植各类植物,恢复绿水青山。

  现在,盆花成了玉康造纸的重要材料。将经过浸泡、蒸煮后初制出的纸浆取出,放到“抄帘”里打散,让纸浆均匀地分布于帘面。“从这里开始,体验的游客们就可以接手。”玉康介绍,浇纸是手工纸制造中最为精妙的环节,纸张能厚薄均匀,全靠浇纸人的手上功夫。

  “在这个环节可以进行装饰。”玉康边说边走到庭院里摘取新鲜的花瓣,放到纸浆里,继续拍打,让纸浆和花瓣融合在一起。待纸浆完全沉淀在细纱布上后,玉康拉着“抄帘”的两角,手腕由外向里一抖,将其提出,清晰可见一层不算平整的纸浆糊在纱布上。

  最后,玉康将“抄帘”呈斜角倚放在架子上,向着太阳的方向。“晒干后就可以揭纸了。曼远气候炎热,晾在架子上的纸张晒上一个小时,就能有八九分干。”揭下的纸,放在阳光下一看,隐约还能看到纸张内部的絮状纤维,摸上去手感粗糙,独具脉络感,久存不陈,力撕不破,和庭院里的鲜花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根据游客的需求,玉康会用相框将揭下来的纸装裱上,让其成为一件伴手礼。“这一门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每年可以为我们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玉康说。

  除了玉康的造纸体验庭院,曼远村还有专门编织竹制品出售的人家、种满中草药替人看病的乡村医生人家……依靠当地生态发展的业态层出不穷,一个个恢复生态的行动和一门门傣族人的传统技艺相结合,让曼远村的计划持续推进。

  如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曼远村正在为打造旅游村做详细规划。“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传承了千百年的雨林文化传统延续下去,让傣家乡村更加美丽,让绿水青山永远存在。”岩罕尖说。(记者 王丹/文 胡妤雅/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