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一次跨越千里的“春之约”
2023-03-01 09:02:58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一次跨越千里的“春之约”——“好客山东·如意甘肃”双向游暨“山东人陇上游”甘肃文旅推介活动纪实

【文旅】甘肃:一次跨越千里的“春之约”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301080809

在甘肃甘南玛曲县境内的“黄河九曲十八弯”之首曲。本文图片均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文旅】甘肃:一次跨越千里的“春之约”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301080753

天下第一名泉“趵突泉”。

  “古谓五岳四渎。五岳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而济南,因地处四渎之一‘济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泉城……”2月14日下午,甘肃省文旅系统百人团抵达济南,随着君和国旅导游公翔的娓娓讲述,开启了“好客山东·如意甘肃”双向游暨“山东人陇上游”甘肃文旅推介活动的序幕。

  这是一场在草木蔓发、风传花信的春天,跨越1100多公里的甜蜜“约会”。

  相识,缘来已久

  甘肃,山东,如相识已久的老友,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地域特点突出、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富集——

  “一带一路”,一个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路段,一个是海上丝路的东方起点,同为对外开放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两座文化旅游名城,敦煌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宝库,曲阜是积淀深厚的儒学圣地;两道风景线,500多平方公里的甘肃丹霞地貌像凝固的红色“海浪”,3000多公里的山东海岸线常有金色的“霞光”……

  特别是一条大河,西连永靖三峡,东到黄河入海,不仅让两地儿女血脉相连,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有着同样的决心和十足的底气——

  “黄河九曲十八弯”之首曲在甘肃甘南玛曲县境内;在刘家峡水库,碧绿清澈的黄河水与泥沙俱下的洮河水“狭路相逢”,形成一道蓝黄交织、“泾渭分明”的壮美景观;甘肃兰州,则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一路奔泻,在山东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入海渤海;在这里,因降雨影响,黄河入海口会再次出现“黄蓝交汇”的大美景观;而登顶济南市区东北部华山顶上,则可尽览“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神韵姿彩……

  近年来,“好客山东”与“如意甘肃”更是交流密切。

  山东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甘肃的省份。早在2016年,山东青岛就与甘肃陇南建立扶贫协作关系;2021年3月,又新增协作定西市。此后,两地三市在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产品共塑和客源互送等方面加强交流协作,取得硕果累累。

  “其中文旅交流合作在鲁甘协作实践中,充分发挥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省文旅厅副厅长万学科告诉记者,比如,由青岛旅游集团与陇南官鹅沟旅游公司合资组建的新公司,以总投资1.4亿元建设的官鹅沟草药谷度假村项目,就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并助力官鹅沟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

  相知,亲上加亲

  亲戚,常来常往,才会愈加相知相亲。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从济南到青岛,甘肃文化旅游推介形象大使王建萍引用文人墨客在甘肃留下的诗词佳句,极其“诗意”地向山东观众全面推介“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诱人的“诗与远方”——

  从因“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一座桥”而著名的兰州出发,一路向西,踏上河西四郡首站武威,感受“天马故乡”的魅力;路经“错把张掖当江南”的张掖,体验芬芳浪漫;再到“飞天故乡”,欣赏敦煌伎乐曼妙的舞姿……

  可感受“一步千年、一眼万里”无穷魅力的“寻梦丝路,河西走廊如意之旅”,专为户外探险爱好者设计的“秘境探险·山水户外自由之旅”……全面推介之余,甘肃还专门为山东人民送上“甘肃攻略”,免费发放1万份《丝绸之路(甘肃)自驾旅游电子护照》,贴心十足地发出“山东人陇上游”的诚挚邀请。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以山水相迎,展一幅刚柔相济的风景画”“以诗礼相待,讲一方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以风物相酬,呈一桌琳琅满目的风情宴”“以政策相邀,盼一个文旅繁荣的团圆景”四部分,向甘肃客人介绍齐鲁大地的文旅资源,诚邀“甘肃朋友走进山东,近距离感受‘好客山东 好美齐鲁’的无穷魅力”。

  “引客入甘”惠企奖补、A级旅游景区半价优惠、医护人员免票游陇原……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宗旨,甘肃推出七大旅游惠民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吸引“山东人陇上游”。

  3月31日前,甘肃省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费,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至少半价优惠……山东出台10条“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甘肃省16个城市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形成省市一体化推进的政策叠加效应,也以真真切切的举动,助推“甘肃人齐鲁游”。

  “看了推介会现场演出的《反弹琵琶》《千手观音》,甘肃令我更加向往了。”小学课本里的莫高窟,一直让公翔念念不忘,“一定要去一次敦煌,也要带更多游客去,身临其境感受大美敦煌。”

  “没想到,甘肃还是深度自驾游的天堂。”“去过无数次甘肃,还有这么多未曾抵达的独特风景与特色线路,令人意外。”“优惠力度大,措施给力,甘肃文旅市场前景广阔。”……无论在济南,还是青岛,精彩的甘肃文旅推介让山东旅行社对甘肃文旅市场增添了几多期待与信心。

  “此行意义特殊。”万学科告诉记者,多年来,山东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用真情、出实招、真帮扶,书写了感人至深的“鲁甘山海情”,也带动形成两省文旅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此次,我们将“引客入甘”开局起步首站选在山东,既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更希望和诚邀山东省文旅系统组织和引导更多山东父老乡亲做客陇上人家、畅游如意甘肃,带动更多文旅企业家走进甘肃、关注甘肃、投资甘肃,帮助加大“引客入甘”和招商引资力度,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东西部文旅协作的典范样板,让“如意甘肃”与“好客山东”亲上加亲、越来越好。

  相依,携手未来

  建立健全文旅合作和经常性对接机制、多措并举促进两地文旅联动和整体文旅形象提升、建立两省文旅招商项目库信息共享机制……2月15日上午,甘肃省文旅厅与山东省文旅厅在济南签订《深化甘肃与山东文化和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协议》,携手并肩,联合打造黄河上下游“好客山东·如意甘肃”文旅协作品牌,全面推进两省文化交流互鉴、文旅品牌共建共享、旅游客源互推互送,带动跨省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力求鲁甘文旅共荣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综合效应”。

  巧借推介会“东风”,双方省、市文旅部门和文旅企业3个层面共签订20份合作协议,两省32家旅行社围绕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等内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甘肃省60多家文旅企业与山东省120多家文旅企业面对面洽谈、市场化对接,双方协商全年面向甘肃发团5100余个,组织山东旅行商深入河西走廊、陇东南和甘南等地进行“引客入甘”考察踩线活动,预计向甘肃输送游客16.26万人次。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一份份“含金量”十足的协议,表明甘鲁两地愿相互依偎,共同面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携手并肩,一路走向未来。

  这是一次宣传推介之旅,更是一趟学习借鉴之旅。

  “在推介会现场,看到一度‘一马难求’的网红‘绿马’玩偶让很多山东嘉宾和观众喜出望外,这说明我们的文创设计及营销方案是切合了市场需求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市场总监王海柔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铜奔马文创首次作为伴手礼走出甘肃,而山东之行就像一块“试金石”,让自己看到了以文物为原型和元素研发的文创产品的美好未来。

  “看似一个简单的推介会,其身后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与借鉴。”山东之行,让唐卡非遗传承人桑吉加木措看到了更多琳琅满目、各具特色,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视野之余,让他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笔尖上的传承者”的信心。

  走进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等国家5A级景区,学习当地如何平衡市场与惠民,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走进青岛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等,学习当地神韵再现并复兴带活历史文化街区、遗址的独特做法和典型经验……甘肃省文旅系统百人团“见缝插针”的踩线考察收获满满:从山东景区人流如织、商家顾客盈门、文旅市场焕发生机活力的繁荣景象中看到了发展理念上的差距与对比,也看到了转变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期待两地在研学游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合作。”胶东研学旅游产业联盟秘书长雷强告诉记者,青岛拥有350余万中小学生,甘肃也是教育大省,双方在人文研学、海洋研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携手发展空间。

  “无论策划、创意,还是组织、推广,甘肃推介会很‘高大上’,也很吸引人,带给我不少启发和思考。”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处处长邹希平说,疫后文旅市场复苏需要强有力的引导,甘肃作为疫后首个赴外推介的西部省份,作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在邹希平看来,“国内游始终是主体”,兄弟省份间的宣传推介,不仅为互相更加全面了解“打开一扇窗”,也为“相互赋能一体”搭建起“高速通道”。特别是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甘鲁携手更“大有文章可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