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咖啡消费市场下沉带动新就业
景点周边的咖啡馆生意红火。
近年来,随着咖啡消费火爆,咖啡市场进一步下沉,咖啡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据美团及《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数据,当前国内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250%以上。
在咖啡消费的带动下,咖啡餐饮、培训、原料等上下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少非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新选择。
在云南省保山腾冲市和顺古镇,刘倩经营的咖啡店面积有上千平方米,整体属于复古风格,木质老宅外挂着灯笼,屋内靠墙还摆放着书架和壁炉。店名叫蒲密河畔,取意于门前正对着的荷花池塘。
今年36岁的刘倩是腾冲人。大学毕业后,刘倩选择回乡创业,出于对咖啡的热爱,便在和顺开了这家咖啡馆。为提高咖啡制作技术,开店前,刘倩曾到昆明培训。保山市盛产云南小粒咖啡,借助着产地优势,她和保山咖啡种植农户建立合作,每年在咖啡豆成熟前,到产地收购生豆、加工。随着旅游复苏,游客顺着网友点评慕名而来,小店日销上千单。小镇年轻人对于咖啡的接受度和需求度明显提高,趁着热度,刘倩已经在当地开了第二家店。
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以来,由于咖啡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逐渐饱和,三、四、五线城市等下沉市场成为品牌争夺的新热土,县城咖啡、小镇咖啡的热度不断高涨。“全球咖啡消费走过速溶、品牌连锁、精品咖啡的历程,我国现磨、精品咖啡快速发展,本土品牌崭露头角。未来,消费升级创造多样化需求,三、四线城市成主要引擎,国内咖啡赛道繁荣发展正当其时。”东吴证券分析师汤军接受采访时说。
咖啡消费新业态的下沉,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大理双廊古镇,开在半山腰上的“鸡窝咖啡馆”随时都有网友来打卡。店面是租用村民老宅改造而成的,房东夫妻也留在咖啡店工作。店里还有六七名咖啡师,都是当地的白族妇女,经过培训后成为正式员工,咖啡师成为当地村民的就业新方向。
来自美团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平台入驻的咖啡商家已超过13万家。从年龄段分布来看,30岁以下的从业者占比超过50.9%,25至30岁从业者占比最高,超过27%。
“咖啡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提升实体商户的智能化水平,帮助他们下沉市场挖掘和捕捉新消费需求,提升标准化水平和获客能力,进而孵化出市场认可、技能专业的新型就业群体。”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咖啡师在经过一线历练后,可以转入研发等岗位,或是产业链上游环节中,伴随咖啡浪潮步入全民化的新阶段,咖啡师也将迎来新的浪潮。(记者 胡晓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