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科创中国 智惠兰州”国家兰海高速公路卡脖子工程木寨岭隧道论坛在甘肃开幕。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4位院士出席指导,200余位专家代表、科研工作者、木寨岭特长隧道参建者代表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甘肃永靖,围绕国家兰海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实例,共同探讨工程施工技术难题,总结工程施工科学经验。
“科创中国·智惠兰州”国家兰海高速公路“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论坛现场
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钧通过视频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在致辞中强调,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的最终贯通,宣告“米级”软岩大变形这一世界难题的最终攻克。本次活动以论坛的方式总结梳理木寨岭卡脖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科学问题,提炼形成典型案例,打造标准化“样板间”,为解决更多类似的工程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表示,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中西部区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力度日益加大。近年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高度重视隧道工程科技创新,并在木寨岭隧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在致辞中说到:“木寨岭特长隧道作为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在建设之初,就已包含着西北西南地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跨地区经济发展的期待,承载着国家实现特长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突破的夙愿和众多建设者的雄心。5000余名建设者凭着不屈的斗志,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软岩大变形卡脖子技术攻关中不断实现新突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一代交通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了崇尚自然、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担当奉献的奋斗精神。”
工作人员为参会代表介绍NPR锚索
开幕式后,何满潮院士以《感悟“木寨岭工法”——隧道开挖补偿法》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以《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技术的发展》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以《地下工程突水突泥预测与控制》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以《岩体隧道围岩快速识别与动态安全控制分析》为题,乔小兵以《攻克“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科技创新实践》为题先后作了报告。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期两天。17日下午,专家们围绕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与施工、预应力主动-让压支护理论与机械化建造技术在木寨岭公路隧道中的应用等内容开展10场学术报告。18日,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及全体参建者将赴刘家峡大坝地下厂房洞室群330千伏开关站考察学习。(文/图 任娜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