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庆阳香包拓开大市场 文旅融合焕发新光彩
2024-05-21 13:54:49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庆阳香包拓开大市场 文旅融合焕发新光彩

  “今天,庆阳香包已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香包绣制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7500多万元。”在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庆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迭目江腾介绍。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有代表着中国文化特质的岐黄文化,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庆阳香包,在这多彩民俗文化中,一枝独秀。

  据传,庆阳香包最早是中医鼻祖岐伯的中药袋。2001年,文物专家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塔体内发现一只绣有变形“万”字、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经考证,这只香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发现时仍然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誉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香包。

  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或天地万物,或日月五谷……反映出庆阳人民乐观向上、敦厚豁达、面向美好未来的炽热情感,更以浓郁的民间艺术芬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小小香包,也在陇原妇女巧手飞针走线间,阔步走出小山沟、走向大世界。

  为全面展示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自2002年,庆阳市开始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八届。

  “经过20余年的培育,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已发展成为庆阳一张亮丽的名片,更以节会为平台,带动庆阳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庆阳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郭丽君介绍道。

  民俗文化焕新添彩。借助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庆阳市持续打响香包、陇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庆阳五绝”文化品牌。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已达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庆阳被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庆阳香包绣制工坊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中国当代节事逾1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五毒青蛙胸针”和“虎头包”系列产品分别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通过持续举办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展示了庆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招引企业到庆阳投资兴业。仅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现场签约25个项目;洽谈项目20个,项目金额12.83亿元;签订苹果购销协议18个,订货量20.8万吨,订单金额18.47亿元。今年,庆阳市大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签订文旅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达到87.05亿元。

  宣传推介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宣传推广带动效应,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庆阳的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2023年以来,先后赴北京、天津等地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30多次。启动实施城市品牌运营项目,“花满宁州”旅游节,抖音话题“相约春色庆阳”和“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达5500万。通过精准宣传推介和广告投放,吸引通航重点城市和周边客源城市1180多万人次走进庆阳,引客入庆成效显著。2023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113万人次,旅游花费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3%。

  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庆阳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农业、康养等领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了一批文旅观光、红色研学、休闲采摘、乡村研学、户外拓展等新业态、新产品。

  近年来,庆阳市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打造了药王洞养生小镇、子午花溪谷等一批特色景区;新创建10个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省文旅振兴样板村15个。“庆阳非遗文化探寻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南梁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并入列全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试点建设单位,南梁革命纪念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获评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庆阳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大有可为。”郭丽君介绍,庆阳市将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发展思路和文化内涵挖掘、大景区建设、全产业链打造、全民旅游宣传、管理服务提升“五大行动”,努力将庆阳建设成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国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知名目的地和陕甘宁毗邻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为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庆阳力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