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乡:老池塘派上新用场
近日,记者来到临夏州东乡县董岭乡董家沟村的张马家社,山梁上蓄满一汪碧水的池塘惹人注目。池塘边,祁文锋、马秀花、马明才等临夏州和东乡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将池塘水用管道引入过滤池,再注入软体水窖。
“昨晚下了一场小雨,池塘就满了。干旱少雨的时候,池塘的水就是庄稼的‘救命水’。”村民尚有素说。
“这次下雨,我们通过老池塘提前贮藏大约100立方米的雨水。倘若遇到旱情,就会派上大用场。平时也可以按照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进行灌溉。”祁文锋说。
记者看到,池塘下面是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田,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道交织在马铃薯地里。据介绍,池塘一次性能贮存500多立方米雨水,能解决300多亩马铃薯田的灌溉问题。
董家沟村张马家社的池塘由来已久,当时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在村子的低洼处挖掘水坑,用红土筑实底部和内壁,建成水塘。随着时代变迁,池塘逐渐被废弃,成了污水池、垃圾点。
2023年,临夏州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州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发现了董家沟村张马家社的池塘,认为可以在附近推广集雨灌溉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东乡县农业部门经多次考察勘测,利用池塘建起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通过多次实验证明,工程抗旱效果稳定有效,每亩马铃薯可增产400多公斤。
像这样的老池塘在临夏州干旱山区还有很多。如今,通过农业新科技赋能,这些老池塘成了助农增收、抗旱防旱的“金水塘”,焕发了新活力。截至目前,临夏州已推广山旱地膜下滴灌1050亩。(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赵怀斌 麻红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