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感知甘肃文化·了解丝绸之路——回眸总书记甘肃五年行”文化交流体验研学团一行来到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与八步沙林场。在这里,留学生们认真倾听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为林场树木浇灌,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视频制作 王雄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地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沙造林事业。截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 摄影 王雄
纪念馆内陈列的相关资料 摄影 王雄
在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留学生们认真倾听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仔细观看了纪念馆内陈列的展品和介绍,深入了解了“六老汉”几十年如一日的治沙历程。展馆内图片墙上的治沙技术展示、八步沙人产业治沙成果,无一不让在场的留学生们感受到了震撼和敬佩。
留学生们倾听讲解 摄影 王雄
留学生观看治沙资料 摄影 王雄
随后,研学团一行来到八步沙林场,为林场树木浇灌。曾经一望无际的沙漠,现在已经披上了“绿衣”,逐渐变成了一片绿洲。在这里,留学生们卸下包裹,一桶又一桶地将水倒入树窝。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子文(苏丹)表示,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下,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也就意味着保护自己,为后代造福。
留学生为林场树木浇水 摄影 王雄
留学生为林场树木浇水 摄影 王雄
“来到八步沙,让我感受到了勇敢和无畏的精神,不怕做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勇敢地创造奇迹。我听说有‘六老汉’为了解决沙尘暴的问题,在沙漠中种树,今天我来到这里浇水,也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高山(加纳)说。
视频制作 王雄
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陈妮达(柬埔寨)被六老汉的故事深深感动,“我觉得六老汉很伟大,他们在这么遥远的地方种树。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为这些树木浇水,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辛苦了。”陈妮达说。
研学团一行在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前合影 摄影 王雄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治沙人,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在茫茫沙海中开辟出一片绿洲,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研学团来八步沙为树木浇灌,不仅是对治沙人辛勤劳动的致敬,也是对生态保护理念的具体实践。八步沙研学活动激发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决心。“六老汉”的治沙故事和八步沙林场的绿色变迁,是甘肃乃至中国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努力,也展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巨大力量。(文 王奇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