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奏响丰收乐曲 绘就幸福图景——甘肃省庆祝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活动综述
2024-09-23 12:13:50来源:甘肃日报编辑:王奇英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奏响丰收乐曲 绘就幸福图景——我省庆祝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活动综述

  金秋9月,硕果累累。

  9月22日,甘肃省庆祝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举行,覆盖省、市、县、乡、村的548场(次)各类庆祝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时举办。

  农民是分享丰收喜悦的主角,农业服务进村入户力求实效,优秀乡土文化传承展现和美乡村新图景。一幅幅喜庆迎丰收、开怀享成果、携手创未来的丰收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丰收好时节 精彩赛农技

  在庆祝丰收节主会场——李家庄田园综合体草坪广场,是农技能手展示的舞台。一处展示筛麦皮的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场地正中堆放着小山包一样的麦粒,两位妇女坐在一起,用手中上下翻飞的簸箕和笸箩,分离麦粒和麦皮。一位名叫张淑琴的妇女是榆中县城关镇的退休职工,与她同台竞技的是李家庄村的村民刘彩玲,两人颠麦粒的动作精准熟练,引得围观的群众连连拍手叫好。

  很快,两人都筛干净了一大捧麦粒,几乎不分先后。

  今年的农民丰收节,甘肃省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丰收联欢活动,充分体现出城乡共享丰收喜悦、农民节日为农民、农民节日农民办的喜庆氛围。

  在庆阳市、天水市等甘肃省苹果主产区,召开了展示丰收成果的苹果大会;平凉市举办“唱响美丽乡村”村晚歌唱大赛;陇南市评选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种养能手;嘉峪关市的锅盔文化节,定西市的马铃薯大会,临夏州的“广勇杯”村BA篮球邀请赛,甘州区的锅庄文化周等,全面展现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丰硕成果。

  送科技下乡 助农民增收

  “今年的丰收,人勤快、天帮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装备、新技术、新耕作方式的普及应用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丰收节主会场,设置了农业农村适用技术装备成果展示。农民马成福对一系列体型小巧的耕、种、收农机具很感兴趣,反复查看机械的构造和说明书。“这个机器可以在仅一人能过的小路上通行,如果在梯田里用,进出、调头都不受地形大小的限制,用它耕地太省事了!”马成福说。

  甘肃省的农民丰收节把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摆在了首位,全省各地关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现代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智能化,突出“五良一减”方式,在丰收节前后集中展示推广优质品种、先进装备、适用技术和典型种养模式等,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以高效节水灌溉和合理密植为代表的种植技术、以智能农机为代表的先进农业装备智能种收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以及农业农村适用技术装备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调动了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直播买产品 “甘味”带致富

  “我们是厚道甘肃人,用心打造地道‘甘味’。”在丰收节活动现场,甘肃绿洲贤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牟先菊架起手机,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

  主会场设立了“甘味”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区,组织80家企业对“甘味”农产品和品牌进行展示推介。依托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甘肃省组织开展了“甘味”农产品庆丰收展示展销、集中采购系列活动,以“甘味”品牌主体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各类线上平台设立丰收频道、丰收专馆,开展网上丰收节农产品促销活动,带动农民群众直播带货。

  本届丰收节积极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借助展览展示、美食品鉴、民俗表演、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开发乡村美食、民俗体验、村落观光等民族民俗特色产品,在传递丰收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活跃城乡消费市场。

  据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甘味”品牌建设的安排部署,省直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推动“甘味出陇”。商务部门组织的“数商兴农”庆丰收活动、邮政系统启动的“919”邮政农品节暨“甘肃邮政农品节活动月”、工会系统组织的全省百万职工消费“甘味”农产品行动等,都对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师话传承 和美共振兴

  在丰收节主会场,12位乡村工匠的展台热闹非凡。一件件精美的编织品、巧妙的剪纸艺术作品、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物复原作品等令人称奇。我省邀请到刘喜娥、张彩云、马胜强等30位国家级和市县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妇女巧手、传统艺人,现场演示庆阳香包、甘谷木雕、麦秆画、砚台等诸多传统绝活。

  据介绍,目前,全省从事编织麻鞋和钩花作品的农村妇女超过了3000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甘肃雅路人的负责人郭娟是第一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她说:“传统的手工麻鞋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反映出乡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丰收节期间,甘肃省以服务农民群众为主体,推出富有农耕特质、民俗特色、地域特点的群众性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主开展唱村歌、跳广场舞等一批主题特色鲜明、文化韵味浓郁的丰收节庆活动。各类科技、文化、教育场馆举办富有“农”味、“节”味的公益性展览、讲座、科普等活动。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出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幸福安康的“三农”发展成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王思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