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描绘陇原乡村振兴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激励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甘肃省广大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指引,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战略要求,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勇毅前行,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描绘陇原乡村振兴和美新画卷。
守牢防返贫底线 致富路上“不落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研发推广了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打造了紧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千里眼”。
省农业农村厅防返贫监测处处长李松鹤介绍,通过“一键报贫”系统,对防返贫风险实现了闭环管理机制,打通了行业部门数据“孤岛”障碍。系统开通以来,通过“一键报贫”累计收到群众申报91632件,通过核查有4797户22092人纳入监测帮扶。
全省上下坚持实行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到户帮扶“一户一策”、风险消除“七不消”,全省监测帮扶对象累计达到14.39万户60.56万人,58.3%的监测户已消除返贫风险;全省脱贫人口大病和4种主要慢性病救治覆盖率均达99%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10万余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5%;“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25.1万名干部与26.3万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结对,形成了弱有所扶、弱有众扶的帮扶机制。
“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长久、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李松鹤说。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健全建强富民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甘肃要“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表示:“甘肃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老百姓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省聚焦“土特产”,全力做好“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聚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扎实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和“甘味”品牌建设,加快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地方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特色产业持续呈现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陇原大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添信心。”榆中县委书记崔峰巍表示,榆中县聚焦构建“3+3+6+X”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的势头蹄疾步稳。
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是个有着1210户4381人的大村,该村因地制宜、综合采取盘活闲置土地、高原夏菜种植优势和人力资源等三种优势资源,以项目带动、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鼓起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
黄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宗斌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把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乡村空间设计‘嫁接’起来,打造新的富民产业,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创新治理新格局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近年来,陇南市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探索出了以党建引领、智治支撑、自治共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尤其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持续抓好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不断擦亮具有陇南特色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品牌。”陇南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李军征说。
近年来,甘肃省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在全省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完成编制村庄规划7526个,农村公路里程达12.6万公里,自然村组硬化率90%,76%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86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甘南州“8+”基层治理模式、凉州区“全链条”化解基层矛盾机制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榆中县新营镇红土坡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寇永军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主动性,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王煜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