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全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甘肃省紧盯节水增粮单产提升提早布局春耕备耕
高标准农田实施春耕覆膜提升地力。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2月8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记者2月8日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按照甘肃省政府印发的《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我省农业农村部门紧盯“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的目标,从强基础、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方面发力,提前着手谋划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
据了解,当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正按照2025年粮食生产安排部署,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00万亩、252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落实到村到田。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推动越冬作物控旺促壮,全省已播种冬小麦790万亩、冬油菜160万亩,完成秋覆膜800万亩,秋播及越冬期土壤墒情总体好于往年,小麦油菜一二类苗占比分别达到84.1%和86.9%。
随着春耕农时临近、天气逐渐转暖,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转向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据介绍,甘肃省春播面积占全年农业生产的7成以上,是每年粮食生产的重要阶段。为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农资调度供应力度,全省已检修保养各类农机26万台套,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储备量分别占到需求量的66%、61%、77%和73%,农资供需呈现总体价稳量足态势。
在具体的实施层面,甘肃省紧盯节水增粮环节,深挖潜力,持续落实节水方案,突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设施建设,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农业节水的关键抓手;连续两年将调蓄水池纳入为民办实事,加力建设一批引水泵站、精准调控平台等智能化设备;坚持“无粮不膜、无膜不种”原则,在中东部大力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大力推广密植精准调控,2025年将力争全省高效节水面积达到1490万亩,预计可新增节水1.6亿立方米。同时,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压减洋葱等高用水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马铃薯等节水作物近20万亩,力促节水和增粮“双赢”。
雾培法培育马铃薯原原种。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
在2025年的春耕生产中,多项单产提升措施也将得到推广应用。一方面,将向品种要增量,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扩大推广兰天系列优质中筋小麦、先玉系列耐密宜机收玉米、陇薯系列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力争良种覆盖率90%以上;另一方面,将向装备要增量,继续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试点和丘陵山区农机先导区建设,推动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此外,将坚持提单产和提品质并举,强化项目支撑、要素集聚、主体带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打造17个粮油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支持35万亩带状复合种植;实施以“两年三茬”为主的耕地轮作,力争完成夏播复种4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0万亩以上,努力实现“前茬保供给,后茬保收入”的目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