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位怀揣梦想的巴基斯坦青年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培黎职业学院,投身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中,立志未来回到家乡,为故土发展添砖加瓦。在2025年春节期间,他们与中国传统社火文化的奇妙邂逅,奏响了一曲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乐章。
社火展演现场
2月11日,山丹县全民健身中心热闹非凡,锣鼓喧天,一场充满民俗韵味的社火展演正在进行。在众多表演队伍中,一支由不同肤色青年组成的舞龙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正是培黎职业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们。
留学生们正在舞龙
中午时分,广场上空十条游龙蜿蜒盘旋,熠熠生辉。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韩墨,目光紧紧盯着前方,脚步轻盈而稳健,身后的队员们默契配合。巨龙时而盘旋,时而飞腾,“八字舞龙”“单侧起伏”等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留学生们参与社火表演
谁能想到,在舞龙表演中大放异彩的韩墨,最初接触舞龙时却是状况百出。“第一次拿到两米多长的龙竿,我连站都站不稳,老是被绊倒,感觉特别难。”韩墨回忆起那段经历,不禁笑了起来。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韩墨没有轻易放弃。他的训练手册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穿腾”“翻滚”等专业术语的中英对照文本,每一个注解、每一条笔记,都见证着他从艰难学习到熟练掌握舞龙技巧的蜕变。刚到中国时,他对社火一无所知,可如今,他却能在舞台上与队友们完美配合,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对于巴基斯坦留学生来说,在中国过年、参与社火表演,是一次新奇又难忘的体验。“在巴基斯坦,我们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庆祝方式。但来到中国过春节、舞龙,这种感觉太不一样了。”韩墨兴奋地说道,“中国的春节特别热闹,充满了人情味。社火里的舞龙,让大家团结一心,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这些巴基斯坦留学生们来到培黎职业学院,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巴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在山丹这片土地上,感受着中国传统年俗的魅力,也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分享给中国朋友。
留学生韩墨的训练手册笔记
社火老艺人陈天胜看着这些留学生的精彩表演,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些年轻人把龙舞得比本地后生还有劲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这些老辈人也深受感动。”陈天胜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对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以往,社火表演更多是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融入了国际元素,不仅让社火表演更具新鲜感,也让当地民众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和接纳度大大提高。
据介绍,2025年春节的社火表演采用“中外融合”的创新编排,将中国传统民俗与国际元素相结合。这种创新编排对山丹当地文化发展意义深远,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关注山丹社火,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还让山丹社火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推动其朝着更具活力、开放的方向发展。(文/图 吴鹏 拜占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