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抖空竹、满载童真和童趣的滚铁环、跳房子、打陀螺、打拳、踢皮球、做体操……近年来,天水市清水县各小学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趣味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调节学生情绪,消除大脑疲劳,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提升技能,增强体质。
来到清水县原泉小学,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兴冲冲地跑向操场,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在温暖的阳光下,各个班级按照运动项目分区,活力满满地进行着不同的活动。滚铁环、跳房子、打木猴,踢毽子等渐渐被人们淡忘的传统游戏也被搬进了体育大课间,让孩子们在传承体育文化的同时锻炼身体,享受快乐。
精彩的课堂瞬间
在推进课间活动时,学校还安排了护导老师负责课间活动的监督,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同时,班主任、任课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运动”,与学生一起游戏劳动,带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增进师生关系。
“课间活动时间延长了,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足球等各种体育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每到课间,同学们都能尽情玩耍,充分缓解课堂学习带来的疲劳,提升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原泉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倪萍说。
学生们在课间打陀螺
在推进课间活动的同时,原泉小学还创设了“智慧火花”科技实践区、非遗体验长廊等多元兴趣体验区,让学生在无人机编程、机器人操作、流动科技馆中解放创新思维,让学生们体验非遗技艺中传承的历史文化,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非遗体验长廊
“这学期开始,我校在优化‘大课间’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课间活动15分钟。以‘微时光’成就体育‘大舞台’为理念,真正实现‘小课间大乐趣’。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鼓励家长参与课间设计,构建‘家校社’协同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实现‘小课间赋能终身健康’的教育愿景,让教育回归‘滋养生命’的本质。”原泉小学德育副校长朱晓翠说。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清水县各小学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组合,通过“社团+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模式,全面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的健康计划,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文/图 牛启坤 马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