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旅游业态及新产业模式不断涌现,一个大休闲时代正呼啸而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就地理位置和内涵而言,安徽就是中国的“书房”,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四宝俱全,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是“镇纸”,美丽的徽派建筑是“笔架”。这也是安徽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的资本和禀赋。
安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正当其时。我省去年提出,到2027年,打造200个具有3A级以上景区品质的“皖美休闲旅游乡村”、1000个以上市级休闲旅游乡村;建设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乡村旅游集聚区、2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5.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500亿元。
再亮亮乡村旅游的“家底”。全省目前拥有4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地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打法、新场景层出不穷。泾县打造“村咖”消费新场景。黟县坚持“古村落+新民宿”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打造1000多家民宿,形成宏村、西递、塔川等八大民宿集群。岳西县发展“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实现“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风景变钱景”。
家底丰厚、亮点频现,但也有美中不足。从本质上来说,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需要选择具有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优先配置产业要素与资源,通过乡村综合发展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发展。从现实中来看,各地农旅产业联动融合不足、“短板”明显,规划滞后导致的“城市化乡建”问题突出,“土”味淡薄,千篇一律,难以出圈。
如何接稳这一轮“大流量”,让乡村旅游从“网红”转变为“长红”,从“单次消费”转变为“长期价值创造”?最关键的是科学编制规划,有条件的乡村在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时,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推动农旅深层次融合,形成乡村旅游目的地与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发展乡村旅游,还要推动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不断开发升级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粘性,通过提升服务水准、强化营销质效、擦亮独特品牌,让“皖美”乡村完美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 张敬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