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省深入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创新活力
春光明媚,走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台台实验设备不停运转,实验室副主任李斌正带领团队对一款新型材料研发进行关键技术测试。这个38岁的科研新锐,2022年9月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创新创业。目前,在他的主导下,该实验室已建成一个分子力测试成像平台。
这是甘肃省深入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缩影。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布局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起省拔尖领军人才、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梯次衔接的育才体系,每年有2000余名科技人才得到个性化培养扶持,同时广纳贤才,仅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年均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就达到1200名以上。
在此基础上,甘肃省进一步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措施,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省级基础研究计划40岁以下科研人员担任负责人的比例达到70%以上,45岁以下科研人员担任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主要负责人的比例超过30%。
“在西部的土地上静心地做朴实的工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年教授牟翠翠说。牟翠翠是山东人,却甘愿扎根西部,她坦言,吸引她的是甘肃这块适合冻土研究的沃土,更是让人甘之如饴的人才政策和成长环境。近年来,牟翠翠以青藏高原为目标研究区,参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走进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群年轻人正盯着屏幕目不转睛。“我们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35岁以下人才,已实施开放课题38项、主任基金13项。”实验室副主任赵财介绍,“从2021年至2023年,资助金额共计达835万元,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如今,通过推行科研团队年轻化,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种业产业研究院育成的新品种“甘农薯7号”打破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
为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甘肃省还重点围绕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方面,推出了12条政策“礼包”,提供一系列“保姆式”服务:全面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从就医保障、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与高校院所、企业等实施省联合基金,2024年筹集资金超过1亿元……
如今在甘肃,人才集聚效应正在彰显。数据见证人才活力的迸发: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青年教师占比35%;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年内培养出3名中青年省级学术领军人才;甘肃省自2020年加入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来,全省科研单位共获批国家联合基金项目53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人民日报记者 王锦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